台灣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賴正鎰:關稅戰影響台灣房市與兩岸產業合作新機遇

台灣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在「兩岸基層民生發展交流會」上表示,美中貿易戰和美國對台高關稅政策將在一至兩年內影響台灣消費結構和內需市場,但短期內房價不易下跌。賴正鎰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復甦,建議台商加強內銷和數位行銷,並推動兩岸高科技製造合作,以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和產業升級需求。
重點更新
04/20 07:06
台灣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賴正鎰:關稅戰影響台灣房市與兩岸產業合作新機遇
台灣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在「兩岸基層民生發展交流會」上表示,美中貿易戰和美國對台高關稅政策將在一至兩年內影響台灣消費結構和內需市場,但短期內房價不易下跌。賴正鎰看好中國房地產市場復甦,建議台商加強內銷和數位行銷,並推動兩岸高科技製造合作,以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和產業升級需求。
關稅戰效應延後顯現,台灣消費與房市將受波及
賴正鎰指出,美國對台灣開出的32%高關稅雖具震撼性,但他預估最終實施的稅率可能落在10%至15%之間,實質衝擊相對可控。然而,這波關稅戰將逐步傳導至台灣內需市場,預期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進而波及房市表現。
他表示,關稅提高將推升進口成本,帶動通膨壓力,進而壓縮民眾可支配所得,影響購屋與消費意願。不過,台灣目前擁有高達4.5兆元新台幣的超額儲蓄,儲蓄率達17%,顯示資金面仍相對寬鬆。這使得即便面臨成本上升與需求放緩,房價仍具支撐力,特別是核心蛋黃區域。至於蛋白區,則可能出現局部價格鬆動。
台灣房市供需失衡,建商策略轉向「慢蓋慢賣」
儘管房價短期難跌,但市場供給面已出現異動。根據內政部資料,2024年第三季住宅建照與開工數雙創單季新高,分別達46,598宅與40,442宅,年增率分別為21.83%與30.92%。然而,市場需求未同步成長,導致供給壓力浮現。
學者分析指出,建商為避免建照失效,選擇集中開工,但實際銷售策略轉為「慢慢蓋、慢慢賣」,以因應景氣不確定性與資金壓力。若未來預售屋成交量無法回升至每月6,000件以上,市場恐面臨供過於求的賣壓。
台商轉向內銷與數位行銷,應對出口挑戰
在大陸經濟面臨美國高關稅壓力下,許多在陸台商開始考慮由出口轉向內銷。賴正鎰指出,台商在轉型過程中面臨銷售通路與行銷經驗不足的挑戰,但他認為這些問題可透過專業團隊協助解決。
他建議,台商應積極學習運用數位工具,如抖音直播帶貨等新型態網路行銷方式,提升品牌曝光與銷售效率。他強調,只要產品具備競爭力,就不怕市場競爭。
大陸房地產市場回暖,建材成本下降釋出投資訊號
儘管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近年低迷,賴正鎰認為目前正處於復甦初期。他指出,大陸政府正積極推動房地產消費與投資,建材成本也因需求回升而逐步下降,形成有利的進場時機。
他以自身集團在浙江金華投資人民幣70億元興建的綜合商業文化藝術中心為例,該案已於去年正式營運,並計畫持續加碼投資。他直言:「房地產在大陸絕對是今明兩年,如果再不進場一定會後悔。」
兩岸高科技合作成產業升級關鍵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高科技產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賴正鎰呼籲兩岸應深化在精密機械、半導體等高端製造領域的合作。他指出,浙江目前正積極發展創新產業,若能結合台灣的技術優勢,將有助於推動產業升級與基層民生改善。
他強調,高端製造業的發展不僅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將提升兩岸人民的生活品質。他認為,兩岸穩定的經貿關係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應避免因貿易戰而中斷合作機會。
觀光與人流交流仍待恢復
賴正鎰也提到,台灣觀光業的復甦仍仰賴大陸觀光客的回流。他期許兩岸能儘快恢復自由行與團體旅遊,重返2015年兩岸交流高峰時期的418萬人次規模,並恢復71個對飛城市與每週290個航班的密切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