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雜貨店面臨進口關稅與供應挑戰:小型業者感到無力

台灣財經04/20 14:37
美國國際雜貨店面臨進口關稅與供應挑戰:小型業者感到無力

2025年4月,美國國際雜貨店因川普政府實施的進口關稅政策面臨挑戰,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關稅,中國商品則高達145%。這些依賴進口的小型家族經營店面臨成本上升、供應不穩和顧客流失壓力。從馬里蘭州到愛荷華州,業者普遍感到焦慮,並嘗試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挑戰。

重點更新

04/20 14:37

美國國際雜貨店面臨進口關稅與供應挑戰:小型業者感到無力

2025年4月,美國國際雜貨店因川普政府實施的進口關稅政策面臨挑戰,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關稅,中國商品則高達145%。這些依賴進口的小型家族經營店面臨成本上升、供應不穩和顧客流失壓力。從馬里蘭州到愛荷華州,業者普遍感到焦慮,並嘗試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挑戰。

家族雜貨店的進口依賴與成本壓力

在馬里蘭州惠頓市經營 Hung Phat Grocery 超過30年的 Lenny Ung,正面臨他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這家專門販售東南亞食材的雜貨店有超過九成的商品來自海外,包括中國的香菇、日本的Kewpie美乃滋與越南的魚露。Ung 表示,新的關稅政策可能迫使他下架這些顧客最愛的商品。

「我們不想改變,但我們無能為力,」Ung 對《USA Today》說。他指出,自1月以來,店內營收已下滑20%,主要原因是顧客消費減少與聯邦政府裁員潮影響了他的主要客群。關稅只是雪上加霜。

在賓州匹茲堡,家族經營的 Lotus Food 也正面臨類似困境。店內約一半商品來自中國,經理 Joy Lu 表示,像是醬油與米粉等基本商品可能因成本過高而無法繼續販售。「最壞的情況是,我們不再從中國進貨,改從泰國、印尼、台灣、日本與韓國尋找替代品,」她說。

供應鏈不確定性與採購風險

除了價格上漲,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也讓業者難以做出採購決策。愛荷華州德梅因市的 Hilal Groceries 店主 Salah Salah 表示,他無法從供應商那裡獲得明確的價格與供貨資訊。「你打電話給大供應商問:『我該大量進貨嗎?』他們也只能說:『我們不知道。』」

這種不確定性對於販售易腐商品的店家尤其棘手。許多業者考慮是否應該提前大量採購以避開未來更高的價格,但這樣的策略對於保存期限短的食品風險極高。

在維吉尼亞州福爾斯徹奇的 Halalco Halal Meat Groceries,經理 Awais Mohammed 正與供應商協商,希望能延後價格調漲。「我們請他們如果真的要漲價10%,不要馬上實施,」他說,「我們希望給顧客一些時間調整預算。」

多元族裔社區的食品選擇受限

這些國際雜貨店不僅是商業場所,更是移民社區的文化與飲食支柱。許多顧客仰賴這些店家購買家鄉食材,無法在主流超市找到的商品。Ung 表示,他的顧客多為固定收入的移民家庭,對價格變動極為敏感。「漲價對我來說是種折磨,」他說,「我每天都與顧客交談,知道他們的處境。」

在德梅因市的 Tanganyika Grocery Store,專營非洲食品的 Philavanh 與 Roza Katembo 夫婦表示,他們已經不得不調漲價格以維持營運。22磅的玉米粉從25美元漲到40美元,木薯葉的價格也從5美元翻倍至10美元。

而在同市的 La Tienda Mexicana,店主 Alonso Magallanes 則觀察到顧客人數明顯減少。他認為除了經濟壓力外,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也讓部分顧客感到不安。

關稅政策與物流瓶頸加劇壓力

根據 DHL 的公告,隨著美國海關將簡化進口程序的門檻從2,500美元降至800美元,所有超過此金額的包裹都需進行正式報關,導致物流延遲與成本上升。DHL 已暫停所有超過800美元的國際包裹直送美國消費者,進一步衝擊依賴國際供應的零售商。

此外,川普政府預計於5月2日關閉「de minimis」免稅門檻漏洞,這將使來自中國與香港的低價商品也需繳納關稅與接受檢查。這一變化對於依賴小額進口的零售商與電商平台如 Shein、Temu 影響尤為明顯。

疫情與禽流感導致的食品通膨疊加

即使在關稅實施前,美國食品價格已因禽流感與供應鏈問題而上漲。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5年3月肉類、家禽、魚類與蛋類的價格上漲了1.3%。禽流感疫情自2022年以來已導致超過1.7億隻家禽被撲殺,進一步推高蛋價與肉類成本。

這些因素與新關稅政策疊加,使得國際雜貨店在經營上面臨多重壓力。許多業者表示,他們正努力吸收部分成本,但若情況持續惡化,將不得不將價格轉嫁給消費者。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