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高額關稅:影響與能源轉型契機

台灣財經05/04 10:00
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高額關稅:影響與能源轉型契機

2025年4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太陽能板徵收最高3521%的懲罰性關稅,疊加於現有的10%基礎關稅和145%中國產品關稅。此政策針對中國企業透過東南亞進行簡易加工以規避高關稅的行為。儘管可能重創東南亞出口,但專家認為這或促使該地區加速能源轉型。本文探討美國關稅政策、產業反應及東南亞能源轉型現況。

重點更新

05/04 10:00

美國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徵收高額關稅:影響與能源轉型契機

2025年4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柬埔寨、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太陽能板徵收最高3521%的懲罰性關稅,疊加於現有的10%基礎關稅和145%中國產品關稅。此政策針對中國企業透過東南亞進行簡易加工以規避高關稅的行為。儘管可能重創東南亞出口,但專家認為這或促使該地區加速能源轉型。本文探討美國關稅政策、產業反應及東南亞能源轉型現況。

美國關稅政策與背景

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4月公布,針對來自柬埔寨、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的太陽能板產品,計劃徵收懲罰性關稅,稅率從約40%至高達3521%不等。這些關稅將在6月最終決定後實施,並將與現行的10%基礎關稅與145%的中國製產品關稅一併適用。

此舉源自一項早在川普總統上任前即啟動的調查,該調查指出,中國企業透過在東南亞設立工廠,進行簡單加工如外框組裝、玻璃面板黏合與電線接合等程序,藉此取得「東南亞產」的原產地認證,進而規避對中國製太陽能產品高達200%以上的關稅。根據美國商務部報告,2024年美國從東南亞進口的太陽能板中,有超過65%實際上為中國製造後經簡易加工再出口的產品,估計因此規避的關稅金額超過20億美元。

涉及國家與稅率細節

根據目前公布的資料,關稅稅率依出口國與企業而異:

  • 馬來西亞部分產品:約40%
  • 越南與泰國:具體稅率未公開,但屬於高額範圍
  • 柬埔寨部分製造商:高達3521%

這些關稅將使得東南亞製太陽能板在美國市場幾乎無法具備價格競爭力。美國商務部指出,這些措施旨在打擊不公平貿易行為,並保護本土太陽能產業。

產業反應與供應鏈調整

面對美國的高額關稅,中國製造商原本為避開美中貿易壁壘,已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然而,這些轉移多為低附加價值的簡易加工,並未改變產品的核心製造地。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若出口國的附加價值超過40%,即可取得該國原產地認證。中國企業透過會計操作與物流安排,甚至涉嫌行賄,試圖證明其產品符合此標準。

美國政府對此加強查驗與調查。2024年起,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已針對25個產品類別啟動深入調查,並要求進口商提供更詳細的生產履歷,包括原物料來源與加工工廠地址。

東南亞能源轉型現況

儘管美國市場對東南亞太陽能板出口至關重要(2024年占美國進口量近80%),但專家指出,這場貿易衝擊也可能促使東南亞加速本地能源轉型。

以馬來西亞為例,該國2024年超過80%的電力仍來自化石燃料。政府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24%,但此目標被批評與全球氣候目標脫節。越南、泰國與柬埔寨也面臨類似挑戰,能源結構仍以煤炭與天然氣為主,再生能源發展進度緩慢。

根據能源智庫Ember的分析,東南亞太陽能產業過去多以出口為導向,缺乏本地市場的長期規劃。Ember高級分析師楊木易指出,若能將出口導向的動能轉化為本土清潔科技的發展,將有助於建立一個可抵禦外部市場波動的能源體系。

區域內政策與市場調整

面對美國市場的變化,東南亞各國正逐步調整政策與市場策略:

  • 越南已啟動多項國家級再生能源計畫,並吸引外資投入風能與太陽能建設。
  • 泰國政府推動「能源4.0」政策,目標在204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柬埔寨則與多個國際組織合作,推動鄉村太陽能電力普及計畫。
  • 馬來西亞則透過綠色投資稅務優惠與再生能源配額制度,鼓勵本地企業轉型。

此外,中國出口商也開始強化對東南亞本地市場的布局,推動區域內的綠能政策與執行計畫。新加坡諮詢公司Asia Research & Engagement常務董事馬卡隆指出,這場貿易戰可能促使中國企業「加倍努力」推動東南亞綠色能源的普及。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