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重塑全球經濟:農產與科技股受創,南美崛起,美股連九日上漲

台灣財經05/05 02:00
美中關稅戰重塑全球經濟:農產與科技股受創,南美崛起,美股連九日上漲

2025年5月初,美中關稅戰升溫,重創美國農產品和科技產業,南美國家如巴西填補亞洲市場空缺。儘管如此,美股連續九日上漲,投資人關注聯準會利率決策和貿易談判。OPEC+增產導致油價下跌,美元走弱推升亞洲貨幣升值,改變資金流向與匯率格局。

重點更新

05/05 02:00

美中關稅戰重塑全球經濟:農產與科技股受創,南美崛起,美股連九日上漲

2025年5月初,美中關稅戰升溫,重創美國農產品和科技產業,南美國家如巴西填補亞洲市場空缺。儘管如此,美股連續九日上漲,投資人關注聯準會利率決策和貿易談判。OPEC+增產導致油價下跌,美元走弱推升亞洲貨幣升值,改變資金流向與匯率格局。

美中關稅升級重創農產品出口

2025年初,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中方則以125%的報復性關稅回應,導致美中農產品貿易急劇萎縮。根據《Investigate Midwest》報導,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幾近停擺,2024年出口值達128億美元的黃豆面臨流失風險。2025年1月,美國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較去年同期大減54%。

中國自2018年首輪貿易戰以來,已積極分散進口來源。2024年,中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總額降至292.5億美元,較2022年減少超過30%。同時,巴西對中國的糧食出口市占率從2016年的17.2%升至2023年的25.2%,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糧食供應國。

亞洲市場轉向南美,供應壓力浮現

亞洲買家也逐步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由於美方對中國船隻課徵高額港口費,推升運費成本,亞洲市場轉向南美與黑海地區採購。儘管日本與南韓仍依賴美國小麥,但飼料用玉米與大豆已轉向替代供應商。

然而,南美供應鏈也面臨壓力。若中國與歐洲同時加大對巴西糧食的採購,可能引發供需緊張與價格上漲,進一步推升全球食品成本。

科技股受關稅與供應鏈重組衝擊

高關稅政策對科技產業造成明顯衝擊。蘋果、亞馬遜等依賴中國製造的企業面臨成本上升與供應鏈重組壓力。蘋果預估2025年第二季將因關稅增加約9億美元成本,並計劃將部分生產轉移至印度。亞馬遜則因產品多數來自中國,轉移產能難度高,財測展望下調。

與此同時,微軟、Meta與Google等以軟體與AI為主的企業,受關稅影響相對較小,財報表現亮眼,推升整體科技股信心。S&P 500指數中,約三分之二企業財報優於預期,平均每股盈餘超出預期7%。

美股連九紅,市場聚焦聯準會與貿易談判

儘管貿易戰升溫,美股卻連續九個交易日上漲。截至5月2日,道瓊工業指數上漲564點,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1.47%與1.51%,創下2004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3.52%,台積電ADR上漲3.8%。

市場情緒回暖,部分來自於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優於預期,新增17.7萬個就業機會,緩解經濟衰退疑慮。同時,中國官方表示正評估與美國重啟貿易談判的可能性,為市場帶來進一步提振。

投資人目前聚焦於即將召開的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根據LSEG數據,市場預期聯準會將維持利率在4.25%至4.5%不變,但年底前可能有三次降息。川普則持續施壓聯準會儘速降息,並暗示不會撤換主席鮑爾。

OPEC+增產導致油價重挫

OPEC+於5月初宣布自6月起每日增產41.1萬桶,為連續第二個月增產。此舉旨在懲罰如哈薩克與伊拉克等配額違規國。消息公布後,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布蘭特原油一度跌破每桶58美元,西德州原油(WTI)最低觸及55.39美元,創下4月以來新低。

沙烏地阿拉伯表示,若成員國持續超產,將考慮進一步增產。此舉引發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並對美國頁岩油生產商與中東產油國的財政造成壓力。

美元走弱推升亞洲貨幣

美元近期走勢疲弱,推動亞洲貨幣升值。新台幣單日升值3%,創下1988年以來最大漲幅。離岸人民幣升至去年11月以來新高,港幣亦接近聯繫匯率上限,促使香港金管局進場干預。

高盛分析指出,隨著美元承壓與美國經濟放緩風險升高,亞洲出口商持有美元的風險與報酬結構出現變化。人民幣、台幣與馬來幣等貨幣預期將持續升值。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