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斯在以色列對加薩的空襲後,失去與美以雙重國籍人質伊丹·亞歷山大的聯繫。

美國政治04/16 00:20
哈瑪斯在以色列對加薩的空襲後,失去與美以雙重國籍人質伊丹·亞歷山大的聯繫。

哈瑪斯宣布在以色列對加薩的空襲後,失去了與負責看守21歲以色列裔美國士兵伊丹·亞歷山大的小組的聯繫。亞歷山大在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中被俘,据信是加薩最後一名在世的美國人質。哈瑪斯發布了一段亞歷山大在脅迫下的影片,暗示可能會將其納入未來的釋放協議中。以色列提議為人質釋放進行45天的停火,但被哈瑪斯拒絕。隨著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持續和人道危機的加劇,加薩的局勢持續惡化。

重點更新

04/16 00:20

哈瑪斯在以色列對加薩的空襲後,失去與美以雙重國籍人質伊丹·亞歷山大的聯繫。

哈瑪斯宣布在以色列對加薩的空襲後,失去了與負責看守21歲以色列裔美國士兵伊丹·亞歷山大的小組的聯繫。亞歷山大在2023年10月7日的襲擊中被俘,据信是加薩最後一名在世的美國人質。哈瑪斯發布了一段亞歷山大在脅迫下的影片,暗示可能會將其納入未來的釋放協議中。以色列提議為人質釋放進行45天的停火,但被哈瑪斯拒絕。隨著以色列軍事行動的持續和人道危機的加劇,加薩的局勢持續惡化。

哈瑪斯報告以色列空襲後失去聯絡

哈瑪斯的武裝部隊卡桑旅於4月15日表示,他們無法再與扣押伊丹·亞歷山大的單位取得聯絡。亞歷山大是在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領導的對以色列南部的襲擊中被捕的。該組織將失去聯絡歸因於以色列的轟炸,據稱該轟炸擊中了亞歷山大被拘留的地點。

卡桑旅發言人阿布·奧貝達表示:「我們宣布,在他們的位置遭到直接打擊後,我們已經失去與扣押士兵伊丹·亞歷山大的小組的聯絡。我們目前仍在努力與他們取得聯絡。」

哈瑪斯未提供證據支持此說法,也沒有具體說明何時失去聯絡。以色列軍方尚未對這次特定的襲擊發表評論,但一直表示避免攻擊被認為扣押人質的地區。

伊丹·亞歷山大:最後一位已知在世的美國公民人質

伊丹·亞歷山大出生於特拉維夫,在新澤西長大,當他在10月7日的襲擊中被捕時,正在以色列一個精英步兵單位服役。他被認為是仍被扣押在加沙的人質中最後一位在世的美國公民。週六,哈瑪斯發布了一段影片,顯示亞歷山大仍然活著,但明顯處於壓力之下,呼籲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求助,並批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這段影片被視為哈瑪斯可能願意在未來的人質釋放協議中包括亞歷山大的信號。據報導,以色列最近提出了一項新的45天停火計劃,作為善意的姿態,提議在第一天釋放他。然而,哈瑪斯拒絕了這一提議,理由是以色列要求哈瑪斯解除武裝,卻沒有承諾結束戰爭或撤出加沙。

人質數量和狀況

根據以色列和國際消息來源,10月7日的襲擊中有251人被劫持。其中59人仍在加沙,24人被認為還活著。剩下的人質中有五名是美國公民,亞歷山大此前被認為是唯一一位仍然在世的。

這些數據已被多家媒體證實,包括美聯社、BBC和CBS新聞,引用了以色列官員和人道主義組織的消息。剩餘人質的狀況仍然是持續停火談判的核心問題。

停火談判和軍事升級

哈瑪斯的聲明發表之際,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再度升級,停火談判陷入僵局。週一,以色列提出以釋放11名人質和哈瑪斯解除武裝為條件,進行45天的停火。該提議通過埃及和卡塔爾調解人傳達給哈瑪斯。

哈瑪斯回應拒絕解除武裝條件,稱其為紅線。一名高級哈瑪斯官員告訴半島電視台,該組織不會接受任何不包括以色列完全撤出加沙和永久結束敵對行動的協議。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週二在訪問加沙北部時重申,軍事壓力將持續到所有人質獲釋和哈瑪斯被解散為止。「我們堅持要求他們釋放我們的人質,我們堅持實現我們所有的戰爭目標,」納坦雅胡說。

人道危機加劇

加沙的局勢持續惡化。由哈瑪斯運營的加沙衛生部報告,自戰爭開始以來已有超過51,00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其中包括自3月中旬以色列恢復攻勢以來的1,600多人。聯合國形容人道狀況為18個月來衝突以來最糟。

週二,以色列空襲擊中了穆瓦西地區科威特野戰醫院的北門,造成一名醫護人員死亡,九人受傷。這是在週末對阿赫利醫院的襲擊之後,該醫院是北加沙提供重症護理的最後一個主要設施,根據聯合國的說法,該醫院已「停止運作」。

以色列為其行動辯護,聲稱哈瑪斯利用醫院作為軍事用途,這一說法遭到哈瑪斯和醫院工作人員的否認。

國際反應和外交壓力

美國已將釋放伊丹·亞歷山大作為首要任務。今年3月,特朗普的特使史蒂夫·維特科夫強調了政府致力於確保他的自由。涉及美國特使亞當·博勒和哈瑪斯領導人的談判此前集中在亞歷山大的潛在釋放上。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最近與納坦雅胡的通話中也表達了意見,敦促停火和釋放人質。馬克龍強調,加沙的苦難必須結束,只有停火才能促進俘虜的安全返回。

同時,哈瑪斯於週二發布影片,警告人質家屬,如果以色列繼續其軍事行動,他們的親人將「以黑色棺材」返回。這一信息被廣泛解讀為一種心理戰,旨在增加對以色列政府的國內壓力。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