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調整黑名單規定:未付款次數放寬至6次,2025年4月起生效

台灣鐵路公司自2025年4月14日起,將訂票未付款的黑名單標準從一個月內三次未付款放寬至六次,並排除已完成網路付款的訂單。此調整因逾期未取票比率降至9.2%及考量旅客非惡意違規。新措施旨在提升訂票制度的彈性與公平性,確保座位資源有效利用。
黑名單標準放寬至6次未付款
根據台鐵最新公告,自2025年4月14日起,旅客若在一個月內累積六次訂票未付款,將被列入黑名單,並停權一個月,期間無法進行訂票。相較於過去僅需三次未付款即遭停權的規定,此次調整大幅放寬標準。台鐵強調,已完成網路付款的訂單將不列入未付款次數的計算範圍。
此外,針對在新制實施前已被停權的旅客,台鐵表示,待其停權期滿後,將依新規定重新計算是否列入黑名單。而若旅客的未付款紀錄發生於新制上路前,系統仍會將其納入計算。
背景數據:逾期未取票比率大幅下降
台鐵此次調整政策的關鍵依據之一,是逾期未取票比率的顯著下降。根據台鐵統計,近五年來,逾期未取票的比率已從2019年的30.9%降至2024年的9.2%。這一數據顯示,整體旅客的訂票行為已有明顯改善,無效訂單的比例大幅減少。
進一步分析顯示,逾期未付款的訂單多集中於乘車日前三日內,且以週五至週日為高峰期,顯示短途旅客,特別是平日通勤族,較少出現未取票情況。這也反映出台鐵訂票系統在短途運輸需求上的使用效率逐步提升。
考量非惡意違規與旅客彈性需求
台鐵指出,過去的停權機制雖有助於抑制無效訂單,但也可能對部分非惡意違規的旅客造成不便。特別是外籍旅客或訂票頻率較高的旅客,可能因不熟悉規定、語言障礙或臨時行程變動,未能及時完成付款,進而被列入黑名單。
因此,台鐵此次調整政策,旨在減少對這類旅客的影響,提升制度的彈性與公平性。台鐵也強調,停權機制的設計初衷在於確保座位資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旅客訂票後未付款或未取票,影響其他旅客的訂票權益。
新式列車與訂票制度升級助力政策調整
除了旅客行為的改善,台鐵也指出,隨著新式城際列車投入營運,整體運能已有顯著提升。加上現行訂票日期已延長至28天以上,旅客有更多彈性安排行程,減少因時間壓力導致的未付款情況。
這些制度與硬體升級,為此次政策調整提供了有利條件。台鐵表示,未來將持續觀察旅客訂票行為與系統運作情況,適時檢討相關規定,以兼顧營運效率與旅客權益。
台鐵提醒旅客:訂票後請及時付款或取消
台鐵再次提醒旅客,完成訂票後,務必於規定期限內完成付款或取消訂票,以避免被系統列入黑名單。即使在新制下,未付款次數的容忍度提高,但若累積達六次仍將面臨停權處分。
台鐵也呼籲旅客善用網路付款功能,避免因忘記付款或臨時變動而影響自身訂票權益。未來,台鐵將持續優化訂票流程與提醒機制,協助旅客更順利完成訂票與付款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