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急診醫師揭露校園暴力升高:小學生遭毆打送醫頻繁,公立學校成重災區

台灣其他05/07 09:03
北部急診醫師揭露校園暴力升高:小學生遭毆打送醫頻繁,公立學校成重災區

北部急診醫師達特傑生在社群平台上指出,近年小學生因同儕毆打送醫的案例增加,幾乎每週都有新個案。此言論引發社會關注,教育與醫療人員證實校園暴力問題,尤其在公立學校嚴重。部分家長因此選擇私立學校以求安全。本文整理醫療觀察、學校通報紀錄與官方資訊,呈現校園暴力現象的實際情況。

重點更新

05/07 09:03

北部急診醫師揭露校園暴力升高:小學生遭毆打送醫頻繁,公立學校成重災區

北部急診醫師達特傑生在社群平台上指出,近年小學生因同儕毆打送醫的案例增加,幾乎每週都有新個案。此言論引發社會關注,教育與醫療人員證實校園暴力問題,尤其在公立學校嚴重。部分家長因此選擇私立學校以求安全。本文整理醫療觀察、學校通報紀錄與官方資訊,呈現校園暴力現象的實際情況。

急診室觀察:每週都有小學生因毆打送醫

北部某醫院急診科醫師「達特傑生」近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指出,近幾年來他在急診室中觀察到,中小學生因遭同儕毆打而就醫的案例有明顯上升趨勢,尤其是小學生,「幾乎每週都遇得到」。他強調:「這點真的需要大家來關心,希望只是我個人的感覺偏誤。」

這則貼文迅速引發網路熱議,許多教育與醫療從業人員也在留言中表示認同。一名自稱學校護理師的網友留言:「沒有錯喔!我都在案發現場。」另一位放射科醫護人員則分享,曾遇到一名8歲男童因勸架被同學追打,頭部受傷送醫。

教師與護理師現身說法:暴力事件非個案

除了醫師觀察,第一線教師與校內護理人員也提供了相似的經驗。一位教師表示:「其實老師也被打,只是老師不一定有去醫院而已,我就被兩個打架的小學生打過。」另一位護理師則指出,情緒障礙學生的比例明顯增加,校園衝突事件也隨之上升。

這些現場人員的證言,與急診醫師的觀察相互印證,顯示校園暴力並非偶發事件,而是逐漸成為常態性的問題。

家長焦慮升高:轉向私校尋求安全

在社群平台與新聞留言區中,不少家長表達對公立學校安全環境的擔憂。一位家長直言:「小孩一定要讀私校,讀書可以不用第一名,但不能讀書讀到被殺死。」另一位家長則分享,孩子在幼兒園中班時就曾遭同學威脅「要殺了她的頭」,雖然老師有即時處理,但仍讓家長感到不安。

這股焦慮情緒也反映在學校選擇上。根據網路論壇PTT上的討論,許多家長認為私立學校在學生行為管理上擁有更大彈性與資源,能夠更有效處理嚴重行為問題,包括啟動輔導或退學機制,進而保障其他學生的安全。

醫療與教育通報機制:數據與制度仍待整合

目前尚無官方統計數據明確指出小學生因校園暴力送醫的年增幅度,但根據教育部設立的「反校園霸凌專線1953」與各縣市教育局的通報平台,校園暴力事件的通報機制已逐步建立。

例如,桃園市平鎮區東勢國小網站上設有「性別平等教育專區」與「特教通報網」等資源,並提供教師與家長通報與輔導的管道。然而,這些制度的實際運作成效與通報數據的公開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檢視與整合。

社群反應:暴力是否真的增加?

針對急診醫師的觀察,也有部分網友提出不同看法。有網友認為,暴力事件並非真正增加,而是現代家長更有意識地帶孩子就醫與通報,「以前誰打架會去看醫生?除非牙齒掉了或要縫傷口。」也有人指出,現代資訊流通快速,讓過去被忽略的事件更容易被揭露。

此外,也有網友認為,部分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可能助長了暴力行為,例如「遇到事情就打回去」、「爸爸保護你」等言論,可能讓孩子在校園中更傾向以暴制暴。

官方平台與資源

針對校園暴力問題,教育部與地方政府已設立多項資源與通報平台,包括:

  • 教育部反霸凌專線:1953
  • 桃園市教育局「學生輔導資訊網」
  • 各校設置的「特教通報網」與「性別平等教育專區」

此外,部分學校也透過健康促進計畫與心理輔導機制,協助學生處理情緒與人際衝突。然而,這些資源的可近性與實際使用率,仍需透過後續調查與研究進行評估。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