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公路局聯合多部門打擊偽造車牌,舉發案減少68%

交通部公路局自去年起聯合內政部警政署等多單位,啟動跨機關合作打擊偽造車牌,從法制、防偽供應鏈、網路平台管理與查緝等多面向展開行動。偽造車牌舉發案件自113年8月的263件降至114年4月的83件,減少68%。交通部推動修法,提高罰鍰與加重處分,顯示政府打擊偽牌行為的決心。
重點更新
05/09 05:02
交通部公路局聯合多部門打擊偽造車牌,舉發案減少68%
交通部公路局自去年起聯合內政部警政署等多單位,啟動跨機關合作打擊偽造車牌,從法制、防偽供應鏈、網路平台管理與查緝等多面向展開行動。偽造車牌舉發案件自113年8月的263件降至114年4月的83件,減少68%。交通部推動修法,提高罰鍰與加重處分,顯示政府打擊偽牌行為的決心。
偽牌案件高峰期達263件 跨機關合作奏效
2023年下半年,偽造車牌案件數量急遽上升,引發社會關注。公路局指出,113年8月偽牌舉發件數達到263件,為近年來高峰。偽造車牌不僅影響車輛管理秩序,更可能被用於逃避交通違規、從事非法活動,對交通安全與社會治安構成威脅。
為此,公路局與多個部會啟動跨機關合作,建立聯防機制。至114年4月,偽牌舉發件數已降至83件,較高峰期減少68%。公路局表示,這一成果顯示各項精進作為已初見成效。
四大面向全面防堵 從源頭到查緝層層把關
此次行動涵蓋四大面向:法制、防偽供應鏈、網路平台管理與查緝執行。
在法制面,交通部已研擬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針對使用偽造、變造或矇領號牌者,提高罰鍰,並增訂當場移置保管、沒入汽車,以及併罰駕駛人等規定。法務部亦同步研議調整《刑法》偽造文書罪章相關刑度,以符合罪責相當與比例原則。
在防偽供應鏈方面,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於113年12月27日公告,自114年1月1日起新增不得輸入車號貨品號列,並與財政部關務署、內政部警政署協調,要求各海關、監理與警察機關配合查驗與通報,阻絕境外偽牌輸入。
網路平台管理則由數位發展部協助,與電商與社群平台業者建立通報下架窗口,並運用網路巡查機器人主動搜尋偽牌資訊。截至目前,已通報下架偽造號牌資訊共741件。
在查緝面,公路監理機關建立疑似偽牌灰名單資料庫,結合不得上路車輛資訊與異常通行資料,提供警察機關納入AI巡防系統,提升查緝效率。停車管理機關亦配合於收費作業中通報可疑車輛。
偽牌來源多元 境外輸入與網路販售成重點
根據公路局統計,除國內製造外,偽造車牌亦有境外輸入與網路販售兩大來源。114年截至4月,已查獲境外輸入偽牌3件,並透過網路平台巡查下架741筆偽牌販售資訊。
公路局強調,車牌為行車許可憑證,其型式、顏色與編號皆由交通部統一規定,僅能由汽車所有人向監理機關申請登記。任何非經合法申領之號牌皆屬無效,無論是製造、販售、進口或使用偽牌,皆屬違法行為。
修法進行中 罰鍰與刑責同步強化
為強化嚇阻力道,交通部已完成《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修正草案,內容包括:
- 提高使用偽造、變造或矇領號牌之罰鍰;
- 增訂違規車輛當場移置保管與沒入規定;
- 併罰違規使用車輛之駕駛人。
此外,法務部也正研議調整《刑法》偽造文書罪章,針對偽造車牌行為加重刑度,確保處罰與行為嚴重性相符。
公路局呼籲民眾勿以身試法
公路局重申,偽造車牌行為已觸犯多項法令,政府將持續透過跨機關合作強化查緝與防堵。民眾若發現可疑車輛或販售偽牌資訊,應主動通報相關單位,共同維護交通秩序與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