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紐約聯準銀行總裁比爾·達德利警告:美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

台灣財經04/08 06:43
前紐約聯準銀行總裁比爾·達德利警告:美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後,市場震盪,經濟前景惡化。前紐約聯準銀行總裁比爾·達德利警告,美國面臨通膨與經濟成長放緩,滯脹成為最樂觀情境。聯準會面臨升息壓抑經濟與降息加劇通膨的兩難,內部對政策分歧。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市場信心受挫,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重點更新

04/08 06:43

前紐約聯準銀行總裁比爾·達德利警告:美國經濟面臨滯脹風險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新關稅政策後,市場震盪,經濟前景惡化。前紐約聯準銀行總裁比爾·達德利警告,美國面臨通膨與經濟成長放緩,滯脹成為最樂觀情境。聯準會面臨升息壓抑經濟與降息加劇通膨的兩難,內部對政策分歧。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緊張,市場信心受挫,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滯脹:從最壞情境變成「最好的可能」

比爾·達德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隨著川普政府對中國與其他貿易夥伴加徵高額關稅,美國經濟正面臨通膨上升與成長停滯的雙重壓力。他表示:「滯脹曾被視為比衰退更糟的情境,但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這可能已是我們能期望的最樂觀結果。」

根據達德利的分析,若聯準會選擇升息以壓制通膨,將進一步抑制經濟活動;反之,若降息以刺激成長,則可能導致物價螺旋上升。他警告,這是一個「無解的局面」,對股市與整體經濟都構成重大風險。

聯準會的政策困境與內部分歧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近期公開發言中承認,當前的經濟環境與政策選擇「比疫情期間更為複雜」。他指出:「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維持價格穩定,但也不能忽視經濟成長的風險。」

然而,聯準會內部對應對策略出現明顯分歧。理事Christopher Waller近期立場轉向鴿派,傾向支持降息以應對成長放緩;而被提名為金融監管副主席的Michelle Bowman則公開反對降息,認為應優先控制通膨。這種分歧使得政策協調難度加劇,也反映出聯準會在雙重使命(價格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的掙扎。

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衝擊

川普政府於4月初宣布對全球普遍加徵10%關稅,並針對貿易逆差國加徵對等關稅,稅率遠高於市場預期。此舉引發歐盟、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報復性關稅,全球貿易秩序面臨碎片化風險。

根據高盛與摩根大通的預測,美國經濟在未來12個月陷入衰退的機率分別為45%與60%。JPMorgan更預估2025年美國GDP將萎縮0.3%,失業率升至5.3%。同時,核心PCE通膨率可能從目前的2.8%升至4.4%。

聯準會理事Adriana Kugler指出,近期商品與服務價格上升,部分已反映出關稅政策的預期影響。她強調:「控制通膨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市場反應與信心危機

政策宣布後,金融市場迅速反應。美股三大指數進入熊市區間,道瓊指數單日暴跌超過1,600點,美元指數從103.66跌至101.26。美國國債收益率同步下滑,顯示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的信心迅速崩潰。

前聯準會副主席艾倫·布林德(Alan Blinder)指出,市場對聯準會將迅速降息的預期過於樂觀。他表示:「若經濟陷入衰退,聯準會可能會降息,但目前並無跡象顯示他們準備這麼做。」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的Fed Watch工具顯示,市場預期聯準會今年將降息多達100個基點。然而,鮑威爾與副主席菲利普·傑斐遜(Philip Jefferson)皆表示,目前政策立場已足以應對風險,無需急於調整。

滯脹的歷史陰影與當前差異

芝加哥聯準銀行總裁奧斯汀·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在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沒有什麼比滯脹更令人不安,這是聯準會最難處理的情境。」他指出,高關稅同時推高價格並抑制產出,正是典型的滯脹衝擊。

儘管目前的通膨與失業率尚未達到1970年代的極端水準,但「滯脹式」的經濟特徵已逐漸浮現。聯準會官員普遍認為,若通膨預期失控,將迫使央行在未來升息,進一步壓抑經濟。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