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級: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業因美國對中國145%關稅受惠,急單湧入

台灣財經04/11 16:39
美中貿易戰升級: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業因美國對中國145%關稅受惠,急單湧入

2025年4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45%關稅,暫緩對其他國家徵收高額關稅90天。此舉引發全球市場震盪,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業因美方急單湧入而受惠。台灣政府迅速展開應對,與美方展開關稅談判,並強調完善法規以防範『洗產地』問題,確保產業長遠發展。

重點更新

04/11 16:39

美中貿易戰升級: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業因美國對中國145%關稅受惠,急單湧入

2025年4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45%關稅,暫緩對其他國家徵收高額關稅90天。此舉引發全球市場震盪,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業因美方急單湧入而受惠。台灣政府迅速展開應對,與美方展開關稅談判,並強調完善法規以防範『洗產地』問題,確保產業長遠發展。

美國對中加徵145%關稅,全球供應鏈重組

2025年4月9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累計高達145%的關稅,包含原有的20%與新增的125%。此舉是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一部分,旨在縮減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與此同時,川普政府對其他國家暫緩徵收高額關稅90天,僅保留10%的基準稅率。

中國隨即反制,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84%提高至125%,並表示在目前稅率下,美國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未來若美方再加徵關稅,中方將不再回應。這場貿易戰的升級,讓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新洗牌的壓力。

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業短期受惠,急單湧入

在中國商品面臨高額關稅的背景下,台灣電子與半導體產業成為美國企業尋求替代供應的首選。前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在社群平台Threads指出,台灣原本面對的美國關稅為34%,如今降至10%,而中國則高達145%,使台灣在競爭上取得明顯優勢。

王浩宇透露,多家台灣電子與半導體廠商近日突然接獲大量急單,要求在90天內完成交貨。這些訂單主要來自美國企業,意圖在關稅政策正式生效前完成備貨。雖然這波急單為台灣帶來短期利多,但也引發業界對後續發展的關注。

政府啟動應對機制,展開與美方談判

面對突如其來的轉單效應與潛在風險,總統賴清德於4月11日證實,台灣已被美國列為首波關稅談判對象。賴清德表示,政府將全力應對,確保國家利益與產業未來發展。他強調,針對「洗產地」問題,美方早已多次提出要求,台灣將正面迎戰,完善相關法規與機制。

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指出,台灣可望在未來十年內增加對美採購金額達2,000億美元,並擴大液化天然氣(LNG)進口,作為談判籌碼之一。外交部長林佳龍則表示,期望在90天內與美方達成共識。

台商與供應鏈風險仍存,海基會介入協助

儘管台灣本地廠商受惠於轉單效應,但部分台商仍在中國設有工廠,可能間接受到美中關稅戰波及。海基會秘書長黎寶文指出,台商在中國的經營壓力無法避免,海基會已指示經貿處第一時間了解台商現況,並與政府協調提供必要協助。

黎寶文也提到,台商赴陸投資比例自2010年高峰的80%已降至2024年的10%以下,顯示長期以來已有轉移趨勢。海基會將持續透過講座與參訪活動,協助台商重新布局。

產業界反應:短期利多,長期仍需審慎

雖然急單湧入為台灣電子與半導體業帶來短期利多,但業界普遍認為這波訂單熱潮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部分網友與分析師提醒,90天後若美方政策再度轉向,訂單可能迅速消退。此外,若台廠產品涉及中國製造環節,亦可能面臨「洗產地」查稅風險。

根據《104人力銀行》整理的數據,台灣對美出口比重高的產業包括資通訊產品(52%)、電子零組件(13.4%)與機械零件(1.0%)等,均可能受到美國關稅政策變動的影響。機械公會也呼籲政府應協助產業建立自主供應鏈,強化本地製造能力。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