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溫:紐約華埠米果價格一週飆升40%,商家憂心客源流失

台灣財經04/19 11:06
美中貿易戰升溫:紐約華埠米果價格一週飆升40%,商家憂心客源流失

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達145%關稅,衝擊全美華埠經濟。紐約華埠「新榮食品雜貨公司」一包米果價格一週內從4.99美元漲至6.99美元,漲幅40%。商家面臨進貨成本飆升、客源流失壓力,社區文化與經濟命脈受威脅。舊金山華埠同樣受影響,商家對未來感到焦慮,供應鏈中斷加劇困境。

重點更新

04/19 11:06

美中貿易戰升溫:紐約華埠米果價格一週飆升40%,商家憂心客源流失

美中貿易戰升溫,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達145%關稅,衝擊全美華埠經濟。紐約華埠「新榮食品雜貨公司」一包米果價格一週內從4.99美元漲至6.99美元,漲幅40%。商家面臨進貨成本飆升、客源流失壓力,社區文化與經濟命脈受威脅。舊金山華埠同樣受影響,商家對未來感到焦慮,供應鏈中斷加劇困境。

關稅衝擊直擊日常商品價格

在紐約市華埠茂比利街(Mulberry Street)經營超過十年的「新榮食品雜貨公司」(Sun Vin Grocery),近日成為關稅戰下的縮影。店內一包從中國進口的米果,售價從上週的4.99美元(約新台幣162元)暴漲至本週的6.99美元(約新台幣227元),一週內上漲65元,漲幅達40%。這並非個案,其他如中藥、麵條、玉石珠寶等商品也出現類似漲勢。

白姓店經理坦言:「這將會有很大的影響。未來我們的客人可能變少,他們將少買食物。」他指出,許多顧客是低收入移民家庭,對價格變動極為敏感,這波漲價可能迫使他們減少消費或轉向其他地區購物。

傳統商品難以替代,供應鏈受限

華埠商家長期依賴中國進口商品,特別是文化性強的產品如中藥材、玉石飾品與特定食品,幾乎無法在美國本地或其他國家找到替代來源。紐約市知名珠寶店「Popular Jewelry」的老闆表示,關稅政策朝令夕改,讓商家難以穩定報價,「我們幾乎不可能讓價格持穩或提供顧客一貫的報價。」

這種不確定性也反映在供應鏈管理上。非營利組織「歡迎來到華埠」(Welcome to Chinatown)指出,當地多數商家的庫存僅能支撐一至兩個月。一旦現有庫存耗盡,商家將不得不以更高成本進貨,進一步推升零售價格。

醫藥與生活用品也受波及

不僅是食品與飾品,藥品價格也面臨上漲壓力。在紐約華埠工作30年的藥劑師Daniel Dellaratta表示:「我們估計未來90天內,大多數學名藥會大幅漲價。」這些藥品多數原料來自中國,關稅提高直接影響進口成本。

此外,部分商家反映,即使是非中國來源的商品也受到波及。例如,因消費者恐慌性囤貨,連帶導致如食鹽等基本生活用品出現短缺現象,顯示供應鏈的連鎖反應已超出中美雙邊貿易範疇。

舊金山華埠同樣陷入困境

在美國西岸,舊金山華埠的情況亦不容樂觀。當地華埠商戶聯會會長邵旗謙(Edward Siu)指出,商家正面臨高度不確定性,許多業主對未來感到焦慮與沮喪。他說:「很多人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他們現在都非常擔心和沮喪。」

部分商家如「Linda Boutique」的老闆Selena Lee表示,儘管其玉石原料來自緬甸,但因加工與製造在中國完成,整體進貨成本仍因關稅而上升三倍。她強調:「這不只是利潤問題,而是文化的延續。」

社區文化與經濟命脈的雙重壓力

華埠商家不僅是經濟體系的一環,更是社區文化的承載者。許多移民家庭仰賴這些商店購買熟悉的食材與用品,維繫與原鄉的連結。如今,這些商家在高關稅與供應鏈中斷的雙重壓力下,正面臨生存危機。

「這些店不只是商店,它們是我們社區的生命線。」Edward Siu如此形容華埠商家的角色。當價格上漲與客源流失同步發生,這些小型家族企業的營運空間被大幅壓縮,進一步削弱了華埠的經濟活力與文化多樣性。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