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新規:美國製晶片徵125%關稅,德州儀器與英特爾股價下跌

台灣財經04/12 10:08
中國半導體新規:美國製晶片徵125%關稅,德州儀器與英特爾股價下跌

2025年4月11日,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通知,規定進口晶片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地為準,影響美國製晶片的125%關稅徵收範圍。此政策導致德州儀器和英特爾等美國企業股價下跌,德州儀器收跌6.8%,英特爾下跌3.7%。新規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和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重點更新

04/12 10:08

中國半導體新規:美國製晶片徵125%關稅,德州儀器與英特爾股價下跌

2025年4月11日,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通知,規定進口晶片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地為準,影響美國製晶片的125%關稅徵收範圍。此政策導致德州儀器和英特爾等美國企業股價下跌,德州儀器收跌6.8%,英特爾下跌3.7%。新規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和貿易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晶片原產地新規:以流片地為準

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於4月11日發布《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通知》,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第122號令,明確指出進口積體電路產品的原產地應依據「四位稅則號改變原則」,即以晶圓流片地(wafer fabrication site)為準。這項規定適用於所有已封裝或未封裝的晶片,企業在進口報關時需提供相關PO證明材料以供海關核查。

這項新規的核心在於,無論晶片的設計地或封裝測試地為何,只要晶圓是在美國生產,即被視為「美國製造」,將被納入中國對美國商品徵收125%關稅的範圍。相對地,若晶片由台積電(TSMC)或三星(Samsung)等位於台灣、南韓的晶圓廠代工,即使設計公司為美國企業,也不會被視為美國原產。

125%關稅針對美國製晶片

中國政府近期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原本的84%提高至125%,作為對美國貿易政策的反制措施。此次原產地認定新規,實際上是為了明確界定哪些晶片將被納入此高額關稅範圍。

根據《財經》報導,德州儀器(TI)、亞德諾半導體(ADI)、英特爾(Intel)、美光(Micron)與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等美國晶片公司,因大多數晶片在美國本土流片,將首當其衝。尤其是德州儀器與ADI,其模擬晶片產品多數在美國製造,受影響最大。

一位上海本地封裝測試公司負責人指出,這項規定等同於將晶片製造地視為原產地。例如,在台積電生產的晶片,不論設計公司或封裝地點為何,原產地即為台灣;而在美國晶圓廠生產的晶片,即使封裝在中國或東南亞,也仍被視為美國製造。

市場即時反應:美國晶片股價重挫

新規發布後,美國半導體股在4月11日交易日出現明顯下跌。德州儀器(TXN.US)股價一度下跌10%,創下52週新低,最終收跌6.8%。英特爾(INTC.US)股價下跌3.7%,盤中一度跌幅達9%。其他如GlobalFoundries(GFS.US)下跌3%,美光(MU.US)下跌2.4%,ADI與Microchip Technology(MCHP.US)亦出現跌勢。

相對地,不受新規影響的企業股價表現相對穩健甚至上漲。輝達(NVIDIA, NVDA.US)因其AI晶片H20由台積電代工,未被視為美國製造,股價上漲2.2%;台積電(TSM.US)在美國上市的ADR亦上漲3.3%。分析師指出,這項政策對於台積電與其他非美晶圓代工廠構成利多。

晶片供應鏈與報關實務的轉變

過去,晶片進口中國時,報關原產地的認定存在一定彈性,部分企業甚至以封裝地作為申報依據。新規實施後,這種操作空間被大幅壓縮。多位報關公司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應準備哪些證明材料以爭取關稅豁免,導致部分企業暫停提貨,觀望政策細節。

根據新規,若晶片在2025年4月10日12點前啟運,並於5月13日前完成報關,則可申請關稅豁免。然而,由於過去報關資料未必詳盡,許多企業難以證明晶片的啟運時間與流片地,導致實務操作困難。

一位英特爾經銷商表示,第二季訂單已完成,短期內影響有限,但未來三個月的市場變化難以預測。部分客戶曾考慮囤貨,但最終因風險過高而作罷。

受影響企業概況

德州儀器與ADI的模擬晶片產品多數在美國本土製造,為此次政策的主要受害者。英特爾雖在愛爾蘭、以色列與中國大連設有晶圓廠,但其高階伺服器與PC晶片多數仍在美國生產,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高。2024年,英特爾在中國與香港的營收達155億美元,占其總營收的29%。

此外,GlobalFoundries在紐約與佛蒙特州設有晶圓廠,美光與安森美也有大量美國本土製造業務。這些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將面臨成本上升與需求不確定性的雙重壓力。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