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國啟動深海採礦,台灣供應鏈受壓,金價飆升,巴西大豆出口受益

台灣財經04/13 08:37
2025年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國啟動深海採礦,台灣供應鏈受壓,金價飆升,巴西大豆出口受益

2025年4月,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對多項稀土元素實施出口管制,反制美國145%關稅。美國總統川普擬啟動深海採礦與金屬儲備計畫,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面臨風險。市場避險情緒推升金價至每盎司3200美元,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中國轉向巴西採購大豆,巴西出口受益。

重點更新

04/13 08:37

2025年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美國啟動深海採礦,台灣供應鏈受壓,金價飆升,巴西大豆出口受益

2025年4月,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對多項稀土元素實施出口管制,反制美國145%關稅。美國總統川普擬啟動深海採礦與金屬儲備計畫,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台灣半導體供應鏈面臨風險。市場避險情緒推升金價至每盎司3200美元,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中國轉向巴西採購大豆,巴西出口受益。

中國限制稀土出口,針對美國高關稅反制

中國於2025年4月初宣布,對七類中重稀土元素及其相關化合物實施出口限制,包括釤(Samarium)、釓(Gadolinium)、鋱(Terbium)、鏑(Dysprosium)、鑥(Lutetium)、鈧(Scandium)與釔(Yttrium)等。這些稀土元素廣泛應用於國防、電動車、清潔能源與電子產品,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原料。

此外,中國早在2023年12月已限制稀土加工技術出口,並於2024年12月禁止向美國出口鎵(Gallium)、鍺(Germanium)與銻(Antimony)等半導體關鍵元素。這些措施被視為中國對美國145%關稅政策的直接反制。

美國擬啟動深海採礦與金屬儲備計畫

面對中國在稀土供應鏈的主導地位,美國川普政府正草擬行政命令,允許在太平洋海床開採金屬礦物,並建立國家戰略儲備。這些深海金屬結核富含鎳、鈷、銅與錳,並可能含有微量稀土元素,對電池、軍事與電子產業至關重要。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儲備計畫將在美國境內建立大量金屬結核庫存,以備未來與中國發生衝突時,進口中斷所需。美國國防預算法案亦要求國防部研究深海採礦的可行性,並建立陸上加工能力。共和黨重量級人物如魯比歐(Marco Rubio)與沃茲(Mike Waltz)均表態支持。

台灣供應鏈面臨潛在風險

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重鎮,尤其是台積電(TSMC)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正面臨美中貿易戰升溫帶來的壓力。美國雖將電腦、智慧手機與晶片列入暫時性關稅豁免清單,以減緩對蘋果與戴爾等美企的衝擊,但專家指出,這僅是為供應鏈搬離中國爭取時間,非永久性措施。

台灣近期與美國展開首次關稅談判,針對32%關稅進行協商,並提出零關稅與擴大投資方案。儘管如此,若美中衝突升級,台灣可能因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而成為風險焦點。

金價飆破3200美元,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

隨著貿易戰升溫與美元走弱,市場避險情緒高漲,國際金價於2025年4月10日突破每盎司3200美元,最高觸及3245.28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亞洲現貨金價一度達3215.73美元,紐約期貨金價則上漲至3244.6美元。

美國3月CPI與核心CPI數據意外下滑,加上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優於預期,市場對聯準會6月降息的預期升溫,進一步推升金價。ETF資金流入亦顯示投資者對黃金的強烈需求,全球最大黃金ETF SPDR於4月10日持倉增加12.62公噸。

巴西大豆出口受益,中國轉向替代市場

在美中互徵高關稅背景下,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加徵84%關稅,導致美國大豆出口受挫。中國進口商轉向巴西採購,近期已購買約40艘船、總計240萬噸的大豆。這一轉變延續了自2018年貿易戰以來的趨勢,當時中國已開始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

根據報導,巴西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美國農民則面臨市場萎縮與價格壓力,部分農戶考慮改種玉米等作物,並呼籲政府提供援助。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