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國出口大幅增加8%,經由東南亞避開美國關稅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儘管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中國2025年4月的出口同比增長8%。直接運往美國的出口下降了21%,但通過東南亞,特別是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的轉運,幫助維持了對美國市場的准入。這種轉運策略包括將貨物送往第三國進行小規模加工或重新標籤。太陽能板行業就是這種策略的例子,來自印尼和寮國的太陽能板出口激增。美國當局正在加強對這些做法的監管,但由於中國企業在全球多元化生產地點,執法仍面臨挑戰。
重點更新
05/09 08:31
2025年4月,中國出口大幅增加8%,經由東南亞避開美國關稅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儘管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中國2025年4月的出口同比增長8%。直接運往美國的出口下降了21%,但通過東南亞,特別是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的轉運,幫助維持了對美國市場的准入。這種轉運策略包括將貨物送往第三國進行小規模加工或重新標籤。太陽能板行業就是這種策略的例子,來自印尼和寮國的太陽能板出口激增。美國當局正在加強對這些做法的監管,但由於中國企業在全球多元化生產地點,執法仍面臨挑戰。
東南亞崛起為關鍵貿易通道
最新的貿易數據強調了全球供應鏈的重大轉變。隨著美國在唐納德·川普總統的領導下加強對中國的貿易打擊——將某些商品的關稅提高到高達245%——中國出口商越來越多地轉向東南亞作為替代途徑。4月份中國對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國家的出口激增了21%,這表明這些國家正在充當轉運中心。
這種改道的策略,稱為轉運,涉及將中國商品運送到第三國,在那裡它們要麼經過輕微加工,要麼僅僅重新標籤,然後再作為來自該中介國的商品運往美國。雖然這種做法存在於法律的灰色地帶,但它已成為中國出口商尋求規避美國貿易壁壘的普遍策略。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仍然是最終客戶,只是經過第三國的中介,”RAND的中國經濟專家Gerard DiPippo說。
太陽能板:改道的案例研究
太陽能板行業提供了一個中國公司如何適應的明確例子。在美國於2024年6月和11月對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柬埔寨的太陽能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後,這些國家的太陽能板出口同比下降了33%。相比之下,來自印尼和老撾的太陽能板出口——許多中國擁有的工廠最近在那裡建立——在同一時期激增了近八倍。在第二輪關稅之後,印尼和老撾的太陽能板出口飆升至之前水平的17倍。
因此,印尼和老撾現在在美國太陽能模塊市場中佔有29%的份額,從2023年的不到1%上升。根據行業分析師的說法,這些產能大多是由中國公司專門建造以繞過美國關稅。
“所有在四個目標東南亞國家的太陽能製造產能可能會被關閉或大幅縮減,”Wood Mackenzie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研究負責人Yana Hryshko說。
物流公司推動轉變
中國物流公司在促成這種改道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中國東部的一個主要出口中心義烏,貨運代理公開宣傳幫助出口商避免美國關稅的服務。一家公司,HC Transit,自豪地宣稱通過新加坡運送床墊,通過印度運送鋼板,提供“完全中性包裝”以掩蓋商品的中國來源。
另一家公司,上海翔程國際貨運代理,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推廣其服務,口號如“告別美國關稅”,將這一過程比作在火鍋餐廳選擇一個溫和的菜。
雖然其中一些做法可能越過法律界限,但其他做法則在國際貿易法的範圍內運作,通過在第三國建立合法的生產或裝配業務。然而,美國海關當局已經開始打擊,加強對原產地證書的審查,並要求進口商提供更多文件。
製造業遷移和市場多樣化
改道的趨勢不限於太陽能板。包括電子產品、家具和消費品在內的各個行業的中國製造商一直在將生產遷往東南亞,以保持對西方市場的進入。這一轉變自2018年第一波美中關稅以來一直在進行,但在最近幾個月加速。
世界上最大的批發市場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已經在全球擴展其足跡,在迪拜的傑貝阿里自由區等稅收友好區設立離岸中心。這些中心允許中國企業獲得當地的原產地證書,進一步複雜化美國當局追踪進口商品真實來源的努力。
除了東南亞,中國公司還在探索土耳其、阿曼、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埃塞俄比亞等國的新生產基地。這些地點不僅提供對美國的免關稅進入,還靠近非洲和中東的新興市場。
美國的回應和執法挑戰
美國商務部指責中國太陽能板製造商利用東南亞國家作為前哨,向美國市場傾銷廉價產品。該部門認為,中國以外的加工不足以證明新的原產國標籤的合理性。
為了對抗這些策略,美國已經徵收了額外的關稅,並對海關欺詐展開調查。然而,執法仍然是一個挑戰。“現在從一個國家跳到另一個國家要困難得多,”律師事務所Clark Hill的高級總監Mark Ludwikowski說。“但這並非不可能。”
McCarter & English的貿易律師Zack Hadzismajlovic指出,海關查詢急劇增加。“我會說現在不是挑戰海關的好時機,”他警告說。
貿易戰中的出口增長
儘管貿易戰,中國的整體出口表現仍然強勁。2025年4月同比增長8%不僅反映了改道的貿易,也反映了出口市場的更廣泛多樣化。根據能源智庫Ember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37%的太陽能出口流向亞洲,從2024年的25.4%上升,而對歐洲的出貨量從41%下降到34%。
這一轉變表明,儘管美國仍然是一個關鍵市場,中國出口商越來越多地尋求亞洲和其他地區以維持增長。美國市場對中國出口經濟的重要性已從2018年的19.8%下降到2023年的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