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升級衝擊德國經濟:GDP預估下滑,出口受阻迫使轉向新市場

美中貿易戰升級,德國經濟面臨壓力,出口受阻,GDP預計下滑。德國政府和產業界正尋求對策,包括開拓新興市場、重塑供應鏈和推動價值鏈轉型,以減少對中美市場的依賴。IAB和IW的報告顯示,關稅政策將導致德國GDP下降和就業減少。德國正推動與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自由貿易協定,並加強本地製造和技術研發。
重點更新
04/13 11:08
美中貿易戰升級衝擊德國經濟:GDP預估下滑,出口受阻迫使轉向新市場
美中貿易戰升級,德國經濟面臨壓力,出口受阻,GDP預計下滑。德國政府和產業界正尋求對策,包括開拓新興市場、重塑供應鏈和推動價值鏈轉型,以減少對中美市場的依賴。IAB和IW的報告顯示,關稅政策將導致德國GDP下降和就業減少。德國正推動與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自由貿易協定,並加強本地製造和技術研發。
關稅衝突升級 德國出口首當其衝
2025年4月,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稅戰火再度升高。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提高至145%,中國則迅速反制,宣布對美國商品徵收高達125%的關稅。雖然歐盟與美國之間的關稅暫時獲得緩解,但德國作為全球貿易網絡中的關鍵節點,仍無法置身事外。
德國聯邦就業局(BA)下屬的IAB研究所指出,這場貿易戰對德國工業構成「沉重打擊」。IAB經濟學家恩佐·韋伯(Enzo Weber)表示,德國的出口損失不僅來自直接對中美市場的依賴,更受到全球經濟放緩、投資與消費需求減弱的連鎖效應影響。
GDP預測下修 就業市場亦受衝擊
根據IAB的模擬分析,若關稅政策持續實施,德國GDP在關稅生效一年後將比無新增關稅情境下下滑1.2%。此外,德國的就業市場也將受到波及,預計將減少約9萬個工作機會。
另一份由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發布的報告則指出,2025年至2028年間,德國GDP平均每年將減少1.1%。該模擬已納入中國最新的反制措施,顯示德國經濟正面臨長期性壓力。
出口市場重組迫在眉睫
德國經濟研究所貿易問題專家加莉娜·科列夫-舍費爾(Galina Kolev-Schaefer)警告,雖然美歐之間的關稅暫停令人暫時鬆一口氣,但美中之間的衝突仍在持續,對歐盟整體經濟將產生「切實的影響」。
她指出,隨著中國商品因美國市場受限而轉向其他地區,德國出口商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壓力。這種「貿易轉向效應」可能導致德國在第三國市場的份額被中國商品擠壓,進一步削弱其出口動能。
德國的應對策略:轉型與多元化
面對出口受阻與經濟成長放緩的雙重挑戰,德國正積極尋求突破。IAB的韋伯強調,德國必須「開闢新的商業領域,開發新的市場,建立國內價值鏈轉型」。這不僅是短期的應急措施,更是長期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步驟。
在政策層面,德國政府與歐盟正推動與其他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特別是與東南亞、非洲與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合作。韋伯呼籲歐洲應採取「主動出擊式的防禦策略」,以促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自由貿易,減少對中美市場的依賴。
工業轉型與供應鏈重塑
除了市場多元化,德國企業也在加速供應鏈重組與本地化生產。根據《Forbes》報導,越來越多亞洲企業選擇在德國或中東歐地區設立生產基地,以貼近歐洲市場並避開跨境關稅風險。這一趨勢也促使德國本土企業重新評估其全球供應鏈佈局,強化本地製造與技術研發能力。
此外,德國政府也在推動半導體、清潔能源與國防產業的本地投資,作為未來經濟增長的新支柱。這些產業不僅具備高附加價值,也有助於提升德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