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調整:科技產品暫獲豁免,台灣30家上市公司受益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初宣布對75個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原訂4月9日生效的政策在壓力下暫緩90天,稅率下調至10%。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4月11日公布20項科技產品的關稅豁免清單,包括智慧型手機、電腦等,回溯至4月5日生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4月13日表示,這些產品將納入即將實施的「半導體關稅」。台灣30家上市公司可能受惠於豁免政策,但需警惕政策變數。
重點更新
04/13 18:39
川普關稅政策調整:科技產品暫獲豁免,台灣30家上市公司受益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初宣布對75個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原訂4月9日生效的政策在壓力下暫緩90天,稅率下調至10%。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4月11日公布20項科技產品的關稅豁免清單,包括智慧型手機、電腦等,回溯至4月5日生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4月13日表示,這些產品將納入即將實施的「半導體關稅」。台灣30家上市公司可能受惠於豁免政策,但需警惕政策變數。
豁免清單公布:科技產品暫時免於對等關稅
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於美東時間4月11日發布公告,列出20項科技產品類別,將其排除於對等關稅之外。這些產品包括:
- 智慧型手機
- 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
- 半導體元件(如二極體、電晶體、積體電路)
- 半導體製造設備
- 記憶體晶片
- 顯示器面板
- 固態硬碟(SSD)
- 隨身碟、記憶卡
- 太陽能電池模組等
這項豁免措施回溯至美東時間4月5日凌晨12時1分(台灣時間中午12時1分)起生效,適用於所有符合條件的進口產品。根據《巴隆周刊》報導,台灣約有64%的輸美商品因此獲得豁免,馬來西亞為44%,越南與泰國則約為29%。
豁免非永久:半導體關稅將於1至2個月內實施
儘管豁免清單為科技業帶來短暫喘息機會,但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於4月13日接受ABC節目《This Week》專訪時明確指出,這些電子產品將被歸類為「半導體產品」,並將適用於即將實施的「半導體關稅」。
盧特尼克表示:「這些產品不受對等關稅約束,但將被納入半導體關稅中,預計1至2個月內實施。」他強調,美國需要在本土製造晶片、平板與其他關鍵電子產品,不能再依賴東南亞供應鏈。
此外,川普政府也計劃根據《貿易擴張法》第232條,針對半導體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展開調查,為未來可能的進一步課稅鋪路。
台灣30家上市公司列入豁免受惠名單
根據富邦期貨整理,受惠於此次豁免政策的台灣上市公司涵蓋晶圓代工、IC設計、PCB、散熱、記憶體、筆電、組裝代工與航運等領域,共計30家。名單如下:
- 晶圓代工:台積電(2330)
- IC設計:聯發科(2454)、瑞昱(2379)、聯詠(3034)、祥碩(5269)
- 網通設備:友訊(2332)、智邦(2345)
- 板卡:技嘉(2376)、微星(2377)
- PCB:華通(2313)、欣興(3037)、健鼎(3044)、臻鼎(4958)
- 散熱模組:台達電(2308)、奇鋐(3017)、雙鴻(3324)
- 光學與零組件:大立光(3008)、川湖(2059)
- 記憶體: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群聯(8299)
- 筆電品牌:華碩(2357)、宏碁(2353)
- 組裝代工:鴻海(2317)、廣達(2382)、緯創(3231)、緯穎(6669)、和碩(4938)
- 貨櫃航運:長榮(2603)、陽明(2609)
這些企業多為蘋果、輝達、戴爾等美國科技巨頭的供應鏈成員,受惠於豁免政策後,短期內可避免高額關稅衝擊。
政策變數仍高,投資人需審慎因應
儘管豁免清單帶來短期利多,但富邦期貨提醒,川普政府政策反覆,豁免措施可能僅為戰略性讓步,並非長期政策轉向。尤其川普已明言將於4月14日公布半導體關稅細節,未來仍可能出現政策急轉彎。
此外,中國方面也已針對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進行調整,改以「流片地」作為原產地,可能對美系半導體廠商如格芯(GlobalFoundries)、德州儀器(TI)造成不利影響,反而讓台灣代工廠如聯電、世界先進等受惠於轉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