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政策反覆:電子產品面臨個別課稅,美國暫緩75國關稅90天

2025年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隨後於4月11日公布20項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清單,但川普否認此政策,稱為「假新聞」,並計劃對這些產品徵收「半導體關稅」。同時,美國暫緩對75國徵收對等關稅90天。此政策反覆引發市場震盪,專家警告台股投資風險升高。
重點更新
04/13 22:39
川普關稅政策反覆:電子產品面臨個別課稅,美國暫緩75國關稅90天
2025年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隨後於4月11日公布20項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清單,但川普否認此政策,稱為「假新聞」,並計劃對這些產品徵收「半導體關稅」。同時,美國暫緩對75國徵收對等關稅90天。此政策反覆引發市場震盪,專家警告台股投資風險升高。
豁免清單公布:20項電子產品暫時免關稅
2025年4月11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發布公告,列出20項電子產品類別,將不受原訂125%對等關稅影響。這些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磁碟機、半導體裝置、記憶體晶片、平板顯示器、伺服器、印表機、太陽能電池等,涵蓋HTS代碼8471等廣義分類。
根據CBP公告,這些豁免措施自美東時間4月5日凌晨12時1分起生效,適用於所有貿易夥伴,包括中國。此舉被視為對蘋果、NVIDIA、微軟等科技巨頭的重大利多,因其大部分產品皆在中國或亞洲地區生產。
川普否認豁免政策,強調將實施「半導體關稅」
儘管CBP公告已明確列出豁免清單,但川普於4月13日在社群媒體上發文,否認曾宣布任何關稅豁免,稱相關報導為「假新聞」。他強調,這些產品只是被重新分類,仍將面臨新的個別關稅。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隨後在接受ABC節目《This Week》訪問時證實,這些電子產品將在一至兩個月內被納入「半導體關稅」範疇,並課以特殊重點關稅。他指出:「這不是永久豁免,這些產品關乎國家安全,必須在美國本土製造。」
盧特尼克進一步說明,這些新關稅不屬於川普所謂的「互惠關稅」體系,無法透過雙邊談判取消,並強調美國將推動半導體與製藥業回流本土。
豁免清單與政策說法矛盾,引發市場混亂
川普與CBP之間的說法不一,導致市場對政策方向產生混淆。儘管CBP公告明確列出豁免產品,川普卻稱其為「假新聞」,並強調中國是對美國最惡劣的貿易對手,不能讓其繼續剝削美國。
此一矛盾引發外界質疑白宮內部政策協調混亂。路透社報導指出,這份豁免清單可能只是「寬限期」,川普政府仍計畫對特定電子產品加徵新關稅。
美國暫緩對75國徵收對等關稅90天
在電子產品豁免爭議之外,川普政府也於4月9日宣布,對包括台灣、歐盟、韓國、日本等在內的75個國家,暫緩徵收對等關稅90天。原先這些國家將面臨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但在多方外交壓力下,美方決定暫緩實施,僅保留10%的基準關稅。
根據《端傳媒》報導,台灣原本被列入高稅率名單,引發政府強烈反彈。總統賴清德隨即投書《彭博社》,提出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四大行動,並派遣副院長鄭麗君率團赴美談判。外交部長林佳龍也證實,台灣已被納入90天暫緩名單。
專家示警:政策反覆加劇台股風險
川普政策的反覆與不確定性,對金融市場造成劇烈波動。台股在4月初因關稅消息暴跌近10%,隨後在暫緩消息公布後強彈1600點。專家指出,這種劇烈波動反映出市場對政策走向的高度敏感。
財經作家狄驤在社群媒體上表示:「還好不是周一開盤後才出現個別關稅的消息,不然一堆投資人又要死傷慘重。」他提醒投資人應保持紀律,避免在政策未明朗前貿然進場。
美股專家施雅棠則指出,川普政府宣布電子產品豁免後,隔日又由商務部長宣布將課徵個別關稅,顯示政策風向變化迅速,投資人應謹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