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貿易下滑2.1%,美國西岸港口5月吞吐量預計減少30%

台灣財經05/09 09:03
2025年中美貿易下滑2.1%,美國西岸港口5月吞吐量預計減少30%

2025年初以來,中美貿易持續承壓,前四個月貿易總值1.44兆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1%。美國洛杉磯港和長灘港5月貨櫃吞吐量預計下滑30%,因進口商提前備貨、需求疲軟及關稅政策變動。4月美國進口量激增9.1%,但5月需求急降。這些數據顯示中美貿易與物流活動明顯降溫。

重點更新

05/09 09:03

2025年中美貿易下滑2.1%,美國西岸港口5月吞吐量預計減少30%

2025年初以來,中美貿易持續承壓,前四個月貿易總值1.44兆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1%。美國洛杉磯港和長灘港5月貨櫃吞吐量預計下滑30%,因進口商提前備貨、需求疲軟及關稅政策變動。4月美國進口量激增9.1%,但5月需求急降。這些數據顯示中美貿易與物流活動明顯降溫。

中美貿易總值下降,出口與進口雙雙下滑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公布的數據,2025年前四個月,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44兆元人民幣,年減2.1%,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0.2%。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為1.07兆元,下降1.5%;自美國進口則為3699.5億元,下降3.7%。美國仍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東盟與歐盟。

這一趨勢與4月的單月數據相呼應。根據《經濟通通訊社》報導,中國對美國出口在4月同比驟降21%,為2023年7月以來最大降幅。彭博經濟研究指出,這一下滑主要集中在4月最後10天,顯示出口減速的突然性與嚴重性。

洛杉磯與長灘港:5月吞吐量預計下降30%

作為美國最繁忙的貨櫃港口,洛杉磯港與長灘港的運輸動態被視為美中貿易活動的風向標。根據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洛卡(Gene Seroka)在4月24日的港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預計未來兩週內船舶抵達量將下降35%。他指出,主要零售商與製造商已全面停止從中國進貨,來自東南亞的貨運量也遠低於正常水準。

南加州海事交易所的數據進一步佐證了這一趨勢。5月前五天,洛杉磯港與長灘港共接收22艘船,遠低於正常的28.5艘;接下來三天預計僅有9艘船抵達,正常應為17艘。該機構執行長基特·盧蒂特(Capt. Kit Louttit)指出,船舶抵達量的下降將導致港口、海運與陸運系統出現產能過剩。

長灘港首席執行長馬里奧·科德羅(Mario Cordero)則預測,5月份兩港總吞吐量將較去年同期下降30%。他表示,這一預估是基於目前已取消的航次與預定船舶數量的變化。根據塞洛卡的說法,原本預計5月將有80艘船隻抵達洛杉磯港,但已有20%被取消,6月也已有13個航次被取消。

4月進口激增,5月急轉直下

儘管5月預期大幅下滑,但4月的美國進口數據卻呈現激增。根據供應鏈技術公司Descartes的報告,美國4月貨櫃進口量年增9.1%,達到240萬個20英尺標準箱(TEU),為歷年4月第二高紀錄。其中,來自中國的進口佔比達33.4%,年增6.2%。

這一激增被認為是企業為避開4月9日生效的145%關稅而提前囤貨的結果。然而,這種「前置進口」行為也導致5月的需求出現真空。塞洛卡指出,許多進口商已在第一季完成備貨,5月的進口需求因此大幅減弱。

航運業者與港口設備商觀察

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也指出,4月美中之間的貨櫃運輸量下降了30%至40%。由於橫跨太平洋的運輸需時,這一變化預計將在5月的美國港口數據中全面體現。

港口設備製造商泰勒機械公司(Taylor Machine Works)總裁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則表示,關稅問題已成為公司關注焦點。儘管該公司為美國製造商,但仍依賴來自歐洲的零組件,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其供應鏈構成挑戰。

港口運輸量變化的具體數據

根據南加州海事交易所的統計,今年1月,洛杉磯港與長灘港每日平均接收58.9艘船;4月降至54.8艘;而截至5月6日,進一步降至每日僅41艘。這一數據顯示,港口運輸量的下降並非突發,而是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

此外,根據《Hellenic Shipping News》報導,洛杉磯港5月的進口貨物預計將較去年同期下降35%,整體船舶交通量可能下降約20%。長灘港方面,科德羅也預期5月吞吐量將年減20%。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