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經貿會談在瑞士登場:何立峰與美財長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

2025年5月9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前往瑞士,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日內瓦舉行高層經貿會談,這是中美貿易戰以來的首次重大接觸。會談背景是中國面臨經濟壓力和國際孤立風險,雙方將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會談的舉行凸顯中美外交互動的敏感性,雙方對會談主動方的說法不一,反映出深層不信任。
重點更新
05/09 11:04
中美高層經貿會談在瑞士登場:何立峰與美財長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
2025年5月9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前往瑞士,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日內瓦舉行高層經貿會談,這是中美貿易戰以來的首次重大接觸。會談背景是中國面臨經濟壓力和國際孤立風險,雙方將就關稅問題展開談判。會談的舉行凸顯中美外交互動的敏感性,雙方對會談主動方的說法不一,反映出深層不信任。
中美貿易戰升級背景
自2025年4月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標誌著中美貿易戰進一步升級。中國則以最高125%的報復性關稅回應。這場關稅戰對雙方經濟均造成衝擊,特別是中國南方的製造業重鎮,出現工廠倒閉、罷工與失業潮。根據路透社報導,家具、玩具與紡織等出口導向產業首當其衝,企業難以找到替代美國市場的出路。
投資銀行野村證券預測,若貿易戰持續,中國可能損失多達1600萬個就業機會。中國內部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日益加劇,促使北京決定派出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會談,尋求緩解壓力。
何立峰出馬:經濟「沙皇」肩負重任
何立峰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信,曾主導2020年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談判。他此次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身份赴瑞士,顯示北京對此次會談的重視程度。根據中國外交部公告,何立峰將於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並與美方代表團舉行會談,之後將前往法國主持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
儘管如此,中方對此次會談的期望似乎有限。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已將此次會談定位為「一次性會議」,主要目的是了解美方的立場與底線,而非立即達成協議。
瑞士作為中立場地的外交角色
此次會談選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凸顯瑞士在國際外交中的中立地位。瑞士政府為促成會談,曾派出三位部長分別訪問中美兩國,展現其積極斡旋的角色。瑞士外交部表示,能夠成為中美貿易談判的東道主,是對其長期中立外交政策的肯定。
瑞士同時也希望藉此機會,爭取美國取消對瑞士商品徵收的高額關稅,目前該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平均關稅高達31%,高於歐洲其他國家。
雙方立場與談判焦點
美方代表團由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領銜,預計將就降低關稅、特定產品的關稅安排、出口管制以及「低值免稅門檻」(de minimis)政策展開討論。根據彭博社報導,美方可能考慮將對中關稅從145%下調至60%以下,作為談判的起點。
中方則強調自身對處理貿易爭端的能力充滿信心。外交部副部長華春瑩日前在雲南表示,中國不希望與任何國家發生「戰爭」,但若必須面對現實,中方「無所畏懼」。她批評美國的貿易政策「不可持續」,並指出美國民眾已感受到關稅戰的痛苦。
外交不穩定性與談判安排的挑戰
儘管雙方同意舉行會談,但對於誰主動提出接觸,各自說法不一。美國官員表示是中方主動尋求會談,而中國則稱是美方首先發出邀請。這種互相指責的態度反映出中美之間持續存在的信任赤字。
此外,雙方在安排談判代表時也出現分歧。據報導,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曾試圖與美國商務部長接觸,但因層級不符遭拒。最終,北京決定由副總理何立峰出面,既滿足美方希望與高層官員對話的要求,又避免讓習近平直接捲入可能導致尷尬的談判場面。
國際壓力與中國的戰略調整
除了來自美國的壓力,中國也面臨來自其他貿易夥伴的挑戰。越南、印度與日本等國已開始與華盛頓展開貿易談判,北京擔心若不及時行動,將在國際談判桌上失去話語權。中國商務部近日發表聲明,警告其他國家「綏靖政策不能帶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顯示其在維護自身利益上的強硬立場。
同時,中國也積極向東南亞與阿拉伯國家靠攏,計劃於5月底派總理李強出席在馬來西亞舉行的多邊峰會,強調「我們會向你們購買東西」的訊息,試圖拓展替代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