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4月核心CPI預期上升,企業轉嫁關稅成本受阻,消費者支出趨緩引發經濟焦慮

美國4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期上升0.3%,顯示通膨壓力回升。企業面對新一輪關稅壓力,嘗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需求放緩限制了轉嫁效果。零售銷售數據預期持平,反映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焦慮。聯準會警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推升通膨與失業率,對經濟構成風險。
重點更新
05/12 06:26
美國4月核心CPI預期上升,企業轉嫁關稅成本受阻,消費者支出趨緩引發經濟焦慮
美國4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期上升0.3%,顯示通膨壓力回升。企業面對新一輪關稅壓力,嘗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需求放緩限制了轉嫁效果。零售銷售數據預期持平,反映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焦慮。聯準會警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可能推升通膨與失業率,對經濟構成風險。
核心CPI預期上升,通膨壓力初現
根據彭博資訊對經濟學家的調查,美國4月核心CPI(不含食品與能源)預期月增0.3%,高於3月的0.1%,為九個月來的最大增幅。年增率則預估維持在2.8%。整體CPI則預期月增0.3%,年增2.6%,較3月的2.4%略為上升。
這些數據顯示,儘管整體通膨仍屬溫和,但核心物價的回升可能反映企業成本壓力逐步傳導至消費端。分析指出,這波上升可能與近期美國對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有關,尤其是在川普政府宣布對部分台灣商品課徵32%關稅(半導體除外)後,企業面臨更高的進口成本。
關稅成本轉嫁受限,企業面臨兩難
面對關稅壓力,企業正試圖透過調漲售價來轉嫁成本。然而,根據多項報導,企業在實施價格調整時顯得謹慎,擔心價格上升會抑制需求,導致銷售下滑。彭博分析師指出:「儘管關稅成本多數由美國企業承擔,但消費者物價通膨仍然溫和,顯示零售商難以在不損及需求的情況下轉嫁成本。」
這一現象在中小企業中尤為明顯。定方財務顧問簡浩芮指出,許多台灣中小製造商與供應商在面對美國關稅政策變動時,出現訂單回款延遲、生產排程混亂、獲利結構不清等問題。企業為因應潛在的關稅上調,需頻繁調整採購與生產計畫,導致營運效率下降與資金壓力上升。
此外,出口型企業為因應關稅風險,普遍提高庫存與分散採購來源,進一步加劇現金流壓力。內需型業者則面臨進口原料成本上升,卻難以將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的困境。
零售銷售數據反映消費者焦慮
美國4月零售銷售數據預期將持平,低於3月的1.3%增幅。這一變化反映出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根據密西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指數,4月已連續第四個月下滑,顯示家庭對通膨與就業市場的信心減弱。
儘管國家零售聯合會(NRF)指出,4月零售銷售年增6.8%,但這一成長可能受到消費者提前購買、囤貨行為的影響,並不代表消費動能的持續性。Bank of America的信用卡與簽帳卡數據顯示,雖然整體支出上升1%,但在旅遊與飯店等高價消費項目上出現明顯縮手。
企業也觀察到消費行為的變化。Walmart等大型零售商表示,高收入消費者近期更頻繁使用其配送服務,顯示即便是財務狀況較佳的族群,也開始尋求更具成本效益的消費選擇。
聯準會警告貿易政策風險
聯準會在5月7日的會議中維持利率不變,並指出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通膨與失業率雙雙上升。主席鮑威爾強調,決策者將密切關注關稅政策的發展,並在必要時調整政策以維持經濟穩定。
市場對聯準會政策的預期也出現調整。根據最新掉期市場數據,投資人預期2025年前聯準會僅會降息不到75個基點,首次降息可能延至7月以後。這反映出市場對聯準會維持高利率以控制通膨的立場已逐漸接受。
此外,紐約聯儲的調查顯示,一年期通膨預期升至2023年以來新高,三年期預期則為2022年以來最高,顯示市場對未來物價走勢仍存疑慮。
References
- 關稅壓頂資金吃緊 定方財務顧問簡浩芮:中小企宜守現金為王
- 通膨又要開始攪局了嗎?美企轉嫁關稅成本蠢蠢欲動 | 國際焦點 | 國際 | 經濟日報
- US inflation starting to stir as Trump tariff threat looms
- Inflation data, trade talks in focus: What to watch this week
- The Week Ahead: US inflation, Walmart earnings, UK growthCMC Markets logoSearch iconMobile menu iconClose iconSearch iconCMC Markets logoX (formerly Twitter) iconLinked In iconPhone iconClose iconClose icon
- There's an 'Inconsistency in the Vibe' of the American Consumer These Days
- Traders Revise Rate Cut Expectations to Less Than 75 Basis Points b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