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145%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震盪,美國通膨數據顯示升溫跡象

台灣財經05/11 18:25
川普宣布145%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震盪,美國通膨數據顯示升溫跡象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145%關稅,並威脅對墨西哥、歐盟等國採取類似措施,導致全球市場震盪和美國國內爭議。美國4月通膨數據顯示核心CPI預估上升0.3%,反映關稅政策可能影響物價。此政策由川普的經濟顧問團隊主導,旨在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並作為貿易談判籌碼。

重點更新

05/11 18:25

川普宣布145%關稅政策引發市場震盪,美國通膨數據顯示升溫跡象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145%關稅,並威脅對墨西哥、歐盟等國採取類似措施,導致全球市場震盪和美國國內爭議。美國4月通膨數據顯示核心CPI預估上升0.3%,反映關稅政策可能影響物價。此政策由川普的經濟顧問團隊主導,旨在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並作為貿易談判籌碼。

川普關稅政策內容與背景

2025年4月2日,川普政府正式啟動所謂的「解放日」關稅計畫,對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高達145%的關稅,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川普2.0時代》一書作者朴鍾勳的說法,這一政策是川普「美國優先」主義的延伸,旨在迫使製造業回流美國,並作為與貿易夥伴談判的籌碼。

川普的關稅政策由其核心經濟與貿易顧問團隊主導,包括前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史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以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根據前國安會官員溫斯坦的說法,納瓦羅是該政策的主要建築師之一,並與其他高層密切合作制定具體措施。

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承諾對中國課徵60%關稅,對墨西哥課徵100%,並對所有其他國家課徵20%。此次實施的145%關稅超出原先預期,顯示其政策立場進一步強硬。川普亦曾表示,關稅收入可取代所得稅,儘管此一主張遭到多位經濟學者批評為「數學上不可能」。

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與政治反應

川普關稅政策一出,立即引發全球市場劇烈反應。各國股市出現大幅下跌,美元指數也出現明顯走弱。根據Substack專欄報導,美元自1月以來已下跌10%,創下三年來最低水準。外國投資者開始減持美國國債,並轉向亞洲貨幣與黃金等避險資產。

在美國國內,關稅政策也引發政治爭議。加州州長加文·紐森(Gavin Newsom)公開批評聯邦政府的關稅政策,稱其導致加州港口進口量大幅下滑,南加州港區進口量減少35%,整體預定入港貨輪數量銳減60%。紐森警告,若政策持續,消費者可能面臨「空空如也的貨架」,即使政策取消,供應鏈修復也需時數月。

此外,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對川普的關稅政策表達強烈不滿,要求美方全面撤銷汽車關稅,並拒絕以國內安全標準作為談判籌碼。日方表示,即使對等關稅暫停期於7月9日屆滿,也不會輕易妥協。

美國通膨數據顯示升溫跡象

與關稅政策幾乎同步,美國4月的通膨數據顯示物價壓力開始升溫。根據彭博社與Markets.com的預測,4月核心CPI年增率預計將達2.6%,高於3月的2.4%。月增率則預估為0.3%,顯示服務業與住房成本持續上升。

美國聯準會(Fed)於5月7日維持利率不變,但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記者會上強調「不急於降息」,並指出通膨與失業風險同步上升,經濟面臨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鮑爾在會中22次提及「觀望」與「等待」,顯示聯準會對當前經濟情勢的審慎態度。

根據《華爾街日報》記者提米羅斯(Nick Timiraos)的分析,聯準會目前正密切觀察關稅政策對物價的傳導效應。雖然3月CPI曾意外下降0.1%,但分析師普遍認為這種趨勢難以持續,特別是在關稅政策全面實施後。

關稅與通膨的交錯效應

根據Bloomberg與Swissinfo報導,儘管目前關稅對CPI的直接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但製造商與服務業者已開始面臨上游成本壓力,可能在未來數月轉嫁至消費者端。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預計年增3.1%,反映出批發層級的價格壓力正在累積。

此外,美元貶值也加劇了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Substack報導指出,美元疲軟導致美國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成本上升,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高達20%。這對中低收入家庭造成直接衝擊,因其消費支出中進口商品占比相對較高。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