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連漲四日:市場情緒回暖但聯準會警告供應衝擊風險

台灣財經05/16 09:54
美股連漲四日:市場情緒回暖但聯準會警告供應衝擊風險

美股本週持續上漲,標普500指數連續四日收紅,道瓊指數5月15日上漲逾270點,因美中關稅緩解和經濟數據改善提振市場信心。聯準會主席鮑爾警告供應衝擊可能更頻繁且持久,市場仍面臨風險。供應鏈瓶頸、政策不確定性及消費疲弱等問題仍存,提醒投資人保持警覺。

重點更新

05/16 09:54

美股連漲四日:市場情緒回暖但聯準會警告供應衝擊風險

美股本週持續上漲,標普500指數連續四日收紅,道瓊指數5月15日上漲逾270點,因美中關稅緩解和經濟數據改善提振市場信心。聯準會主席鮑爾警告供應衝擊可能更頻繁且持久,市場仍面臨風險。供應鏈瓶頸、政策不確定性及消費疲弱等問題仍存,提醒投資人保持警覺。

美股主要指數表現:標普連四漲,道瓊漲逾270點

根據《CNBC》報導,美股週四收盤表現亮眼,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24.35點,漲幅0.41%,收在5,916.93點,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累計本週漲幅達4.54%。道瓊工業指數則上漲271.69點,漲幅0.65%,收在42,322.75點。相較之下,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下跌34.49點,跌幅0.18%,收在19,112.32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亦下跌0.57%。

這波漲勢主要受到美中貿易緊張緩解的激勵。美國與中國近期達成協議,雙方同意暫時削減部分關稅,市場解讀為短期經濟活動將因此受益,投資人信心隨之回升。

投資人情緒回暖:企業財報與經濟數據支撐多頭

除了地緣政治緩和,企業財報與經濟數據也為市場注入動能。思科公司(Cisco)在財報公布後股價大漲5.8%,顯示企業獲利仍具韌性。另一方面,4月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下降,核心與整體數據皆低於預期,顯示通膨壓力可能正在緩解。

同日公布的零售銷售數據亦略優於預期,4月環比上升0.1%。雖然增幅不大,但在市場原本擔憂消費疲弱的背景下,這樣的表現仍被視為正面訊號。富國銀行分析師指出,未來幾個月零售銷售將成為觀察關稅影響的重要指標。

分析師觀點:資金回補與主動加碼推升行情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近期市場反彈並非單純的空頭回補,而是主動型資金進場的結果。CTA(商品交易顧問)與企業回購活動升溫,顯示資金正逐步回流股市。工業與週期性股票的補漲也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樂觀態度。

消費部門分析師則指出,5月上旬的消費數據表現良好,進一步支撐市場多頭氛圍。儘管部分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因關稅壓力下修前景,整體消費動能仍具支撐力。

「頭部衝擊」的後遺症:供應鏈與政策不確定性仍存

儘管市場短期表現強勁,聯準會主席鮑爾在週四的發言中提醒,未來經濟可能面臨更頻繁且持久的「供應衝擊」(supply shocks)。他指出,這些衝擊可能導致通膨更具波動性,進而推升長期利率。

這些「頭部衝擊」的後遺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 供應鏈瓶頸未解:儘管美中達成關稅協議,中國仍持續限制七種稀土金屬出口至美國,這些金屬對國防、能源與汽車產業至關重要,顯示供應鏈風險仍未解除。

  2. 政策不確定性升高: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印度施壓,要求蘋果公司不要在當地設廠,顯示貿易政策仍具高度不確定性。這類政策干預可能影響企業投資與全球供應鏈佈局。

  3. 消費動能疲弱:根據《Tastylive》報導,美國第一季GDP中,家庭消費貢獻創下近兩年新低。消費佔美國經濟比重高達68.5%,若消費持續疲弱,將對經濟成長構成壓力。

  4. 行為偏差影響投資決策:根據CFA教科書與行為金融學研究,市場劇烈波動容易引發投資人「過度自信」、「損失厭惡」與「心理帳戶」等偏差行為,導致非理性決策。例如,有投資人因短期反彈而過早賣出,錯失後續漲幅;或因資產虧損過大而在低點砍倉,造成實質損失。

市場觀察:資金流向與國際動態

根據日本財務省資料,4月海外投資人淨買入8.21兆日圓(約566億美元)日本資產,創下歷史新高。這反映出部分資金正從美國市場轉向日本等相對穩定的市場,顯示全球資金配置仍在調整中。

此外,美元近期走弱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根據Vanguard分析,美元貶值趨勢已加劇,部分原因來自關稅政策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這對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可能產生潛在壓力。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