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面臨多重風險:債務飆升與金融壓力掩蓋樂觀情緒

台灣財經05/21 06:18
美股面臨多重風險:債務飆升與金融壓力掩蓋樂觀情緒

標普500指數接近技術性牛市,但市場樂觀情緒掩蓋多重風險,包括企業與政府債務飆升、美元走弱、銀行業與壽險業面臨壓力。穆迪下調美國信評後,20年期國債殖利率逼近5%,這些因素對美股穩定性構成挑戰。本文分析這些風險來源,揭示潛藏危機。

重點更新

05/21 06:18

美股面臨多重風險:債務飆升與金融壓力掩蓋樂觀情緒

標普500指數接近技術性牛市,但市場樂觀情緒掩蓋多重風險,包括企業與政府債務飆升、美元走弱、銀行業與壽險業面臨壓力。穆迪下調美國信評後,20年期國債殖利率逼近5%,這些因素對美股穩定性構成挑戰。本文分析這些風險來源,揭示潛藏危機。

市場自滿情緒蔓延

摩根大通執行長Jamie Dimon指出,市場在短時間內經歷10%的下跌與反彈,顯示出「異常的自滿情緒」。他警告,投資人對潛在風險的忽視令人擔憂。BTIG技術分析師Jonathan Krinsky也觀察到,市場目前的買賣權比率極端,反映出投資人對風險的警覺性不足。

deVere Group執行長Nigel Green則進一步指出,市場對通膨、地緣政治與信用市場的風險視而不見,這種「否認現實」的氛圍可能掩蓋了即將爆發的問題。

政府與企業債務壓力升高

美國國債總額已突破36.2兆美元,根據Peter G. Peterson基金會預估,未來十年將再增加22兆美元。穆迪在5月16日將美國主權信評從AAA下調至Aa1,理由包括債務與赤字持續擴張,以及高利率環境下的償債壓力。

共和黨推動的減稅法案也引發財政可持續性的疑慮。無黨派機構「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估計,該法案可能在2034年前使年度赤字增加超過1兆美元。

美元走弱削弱資產吸引力

美元指數自年初以來已下跌逾7%,目前報99.80,跌破近年支撐水準。儘管傳統上關稅政策可能提振美元,但此次市場將其視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來源,反而導致美元走弱。

摩根士丹利投資長Lisa Shalett指出,美元與油價同步上升的現象顯示美元可能進入長期弱勢階段,這可能導致國際資本撤出美股,進一步壓低估值。

高利率與關稅對銀行業構成雙重打擊

截至2024年底,美國銀行業的未實現證券虧損總額達4,824億美元,較前一季增加32.5%。這些虧損主要來自長期固定利率資產在利率上升下的市值下跌。若殖利率持續攀升至5%,預估虧損可能擴大至6,000至7,000億美元。

小型與區域性銀行首當其衝。根據美國財政部金融研究辦公室分析,這些銀行持有近半數的未實現虧損資產。2023年矽谷銀行與第一共和銀行的倒閉事件仍歷歷在目,顯示當儲戶信心動搖時,這些虧損可能迅速轉化為流動性危機。

此外,川普政府的高關稅政策加劇了銀行業壓力。高通膨與低成長的「滯脹」環境,對仍持有大量固定收益資產的小型銀行構成挑戰。

壽險業海外負債轉移引發監管關注

美國壽險業已將超過1.1兆美元的負債轉移至百慕達、開曼群島等境外再保險公司。標普指出,這些交易雖有助於資本管理,但也將風險轉嫁至監管較鬆的司法管轄區。

777 Re的倒閉事件突顯此類風險。該公司承擔大量與私募基金相關的資產曝險,最終導致美國多家保險公司陷入重整程序。監管機構擔憂,這些再保險公司是否具備足夠資產來履行對保單持有人的承諾,並警告此舉可能影響退休金保障與整體金融穩定。

穆迪降評後,20年期美債殖利率逼近5%

穆迪下調美國信評後,長天期美債殖利率迅速上升。5月20日,20年期美債殖利率達4.99%,30年期則一度突破5%,創2023年11月以來新高。這反映出市場對美國財政狀況的擔憂加劇。

美國財政部於5月21日進行160億美元的20年期國債標售,為降評後首次長債發行。市場高度關注此次拍賣結果,作為評估長期債券需求與投資人信心的指標。

根據摩根大通的客戶調查,市場對殖利率上升的預期已達2月以來最高水準。芝商所數據顯示,有投資人押注10年期殖利率將升至5%,該部位風險溢價達1,100萬美元。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