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顯示器產業:亞洲供應鏈重組壓力增大,AMOLED材料成本上升

台灣財經04/09 11:38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顯示器產業:亞洲供應鏈重組壓力增大,AMOLED材料成本上升

2025年4月9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影響全球供應鏈,顯示器產業受衝擊。TrendForce報告顯示,顯示器用光學膜片與AMOLED材料被課稅,亞洲供應鏈面臨重組壓力。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影響美系供應商對中出口。終端市場可能因成本上升和消費信心下滑,導致電視、筆電需求減弱。

重點更新

04/09 11:38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衝擊顯示器產業:亞洲供應鏈重組壓力增大,AMOLED材料成本上升

2025年4月9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影響全球供應鏈,顯示器產業受衝擊。TrendForce報告顯示,顯示器用光學膜片與AMOLED材料被課稅,亞洲供應鏈面臨重組壓力。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徵34%關稅,影響美系供應商對中出口。終端市場可能因成本上升和消費信心下滑,導致電視、筆電需求減弱。

亞洲供應鏈受壓:東南亞成重災區

美國此次對等關稅政策以貿易逆差為計算基礎,對亞洲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造成直接衝擊。TrendForce指出,長期作為消費性電子供應鏈重鎮的亞洲地區,尤其是東南亞,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顯示器產業的面板生產線與關鍵零組件供應鏈高度集中於中國、台灣、韓國與東南亞國家,這些地區的出口產品如今面臨更高的進口稅負。

儘管目前液晶顯示器(LCD)面板與相關半導體零組件多數並未直接出口至美國,因此暫時未被波及,但供應鏈的整體穩定性已受到挑戰。部分品牌與代工廠開始重新評估其生產基地配置,尤其是墨西哥成為潛在替代方案,以利用《美墨加協定》(USMCA)下的關稅優惠。

AMOLED材料成本上升:美系供應商受限

AM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的核心材料之一為有機發光材料,這類材料多由美國供應商掌握。TrendForce指出,部分美系材料供應商為維持技術優勢,並未在中國設立生產據點,而是以進口方式供應中國面板廠。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報復性關稅後,這些材料的進口成本大幅上升。

此舉可能改變中國面板廠對美系材料的採購策略,轉向成本較低的替代來源,進一步影響美國供應商的出貨量與營收。由於AMOLED材料屬於高附加價值產品,價格敏感度高,成本上升將直接壓縮利潤空間,並可能延遲新技術導入與量產時程。

終端市場壓力升高:售價調漲與需求下滑並存

根據TrendForce的預估,若關稅政策未出現明顯調整,考量目前品牌商在美國約有三個月的庫存,最快在2025年下半年,終端產品售價將開始調漲,以反映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這一變化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在消費者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電視、筆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可能遭到排擠。TrendForce指出,原先預期2025年商務IT市場將出現復甦,但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企業可能提前控管IT支出,進一步拖慢市場回溫速度。

此外,部分品牌已開始暫緩來自中國與東南亞的出貨,並積極評估墨西哥產能的利用,以降低關稅衝擊。這一策略調整顯示出供應鏈正處於重新配置的過渡期。

業界回應:供應商與代工廠調整策略

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動,台灣主要電子代工廠如廣達、英業達與緯創均表示目前出貨正常,尚未接獲暫停出貨通知。不過,英業達與緯創皆指出,已開始依循USMCA模式,將AI伺服器與筆電從墨西哥組裝後出口至美國,並不排除擴充墨西哥產能的可能性。

緯創進一步指出,若筆電與桌機中的CPU來自美國廠商如英特爾,且其美國價值占比超過20%,可能可獲得關稅豁免,但目前仍需釐清美國價值的計算方式。

仁寶則坦言,第二季市場能見度偏低,仍需觀察關稅政策的後續發展,並與客戶積極討論應對措施。和碩則選擇強化北美布局,啟用美國加州新辦公室,並規劃建置北美生產基地,以因應未來可能的政策變化。

消費者行為變化:提前購買與價格敏感度上升

在零售端,部分消費者已出現提前購買行為。根據美國媒體報導,iPhone等高價電子產品出現搶購潮,顯示市場對潛在價格上漲的高度敏感。這一現象也反映出消費者對未來價格走勢的不確定性,可能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