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反洗產地與反傾銷行動,與美國展開經貿談判

2025年4月12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新竹市強調,台灣將啟動反洗產地與反傾銷行動,防止中國產品透過台灣違規轉運至美國,確保『MIT就是MIT』。台美於4月11日展開首輪關稅談判,台灣被列為首批談判國家,顯示雙邊合作進入實質階段。卓榮泰表示,台灣將加強出口管制,保護高科技產品,並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以維持貿易平衡。
重點更新
04/12 14:39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反洗產地與反傾銷行動,與美國展開經貿談判
2025年4月12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新竹市強調,台灣將啟動反洗產地與反傾銷行動,防止中國產品透過台灣違規轉運至美國,確保『MIT就是MIT』。台美於4月11日展開首輪關稅談判,台灣被列為首批談判國家,顯示雙邊合作進入實質階段。卓榮泰表示,台灣將加強出口管制,保護高科技產品,並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以維持貿易平衡。
台灣啟動反洗產地與反傾銷行動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多場公開活動中表示,台灣政府已正式啟動反洗產地與反傾銷行動,目的是防止中國產品藉由台灣或其他國家「洗產地」後進入美國市場。他指出,當中國產品因高關稅無法直接出口至美國時,可能透過南向國家或台灣進行違規轉運,這不僅破壞國際貿易秩序,也對台灣本地產業造成衝擊。
卓榮泰強調,台灣作為先進貿易聯盟的一員,必須主動承擔起維護公平貿易的責任。他已向全國業者發出明確訊息,要求企業配合政府政策,確保出口產品為真正的台灣製造。他表示:「MIT就是MIT,MIT裡面不能有MIC(Made in China)。」
出口管制與高科技產品保護
針對高科技產品的出口問題,卓榮泰指出,台灣是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基地,許多產品涉及機密與關鍵技術,政府將加強出口管制,防止這些產品透過任何管道流入中國。他警告,若有不肖人士將合法取得的機密產品私下轉運至中國,政府將依法嚴懲。
他進一步說明,未來台灣的出口管制標準將與國際接軌,確保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安全性與可信度。他表示:「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台灣經濟安全的基礎。」
台美經貿談判啟動,聚焦三大議題
台灣經貿談判團隊已於4月11日與美國官員進行首次視訊會議,正式啟動關稅談判。卓榮泰指出,美方在談判中關注三大議題:貿易逆差、美國再工業化,以及非關稅貿易障礙的解決。他特別提到,美方對於中國產品是否透過台灣「洗產地」進入美國市場表達高度關切。
為回應美方關切,台灣政府已展開多項應對措施,包括加強產地查驗、啟動反傾銷調查、強化出口審查機制等。卓榮泰表示,這些措施不僅是為了因應美方壓力,更是為了保護台灣本地產業與國際聲譽。
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維持貿易平衡
在談判策略方面,卓榮泰表示,台灣將以「大採購、大貿易、大投資」為主軸,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以維持雙邊貿易平衡。經濟部長郭智輝也透露,政府已盤點出潛在的2000億美元採購空間,涵蓋能源、科技與農業產品等領域。
此外,行政院已啟動總額880億元的新一輪產業支持方案,涵蓋九大面向與二十項措施,協助受關稅影響的產業因應挑戰。卓榮泰表示,這些措施將依照產業建議與國人需求進行微調,並透過特別條例送交立法院審議。
國內產業與國際信任並重
卓榮泰在宣講會中多次強調,台灣出口的產品應是國人努力的成果,不能讓中國產品混入其中。他表示:「MIT就是MIT,裡面沒有中國製。」這不僅是對國內產業的保護,也是對國際市場的承諾。
他指出,若中國低價產品透過台灣進入國際市場,將導致台灣產品面臨不安全、不合格的質疑,進而損害台灣品牌形象。為此,政府將持續推動反傾銷調查,並加強與產業界的溝通合作,確保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與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