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揭幕:中國出口商在美國145%關稅壓力下尋求新市場

台灣財經04/16 14:51
廣交會揭幕:中國出口商在美國145%關稅壓力下尋求新市場

2025年4月1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揭幕,面臨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的挑戰。中國出口商表示面臨生存危機,部分企業暫停對美出貨,另一些則轉向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儘管展會人潮洶湧,但關稅壓力已改變外貿企業策略。地方政府和平台提供支援,部分企業考慮將生產線外遷至東南亞,但面臨新關稅挑戰。

重點更新

04/16 14:51

廣交會揭幕:中國出口商在美國145%關稅壓力下尋求新市場

2025年4月1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揭幕,面臨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的挑戰。中國出口商表示面臨生存危機,部分企業暫停對美出貨,另一些則轉向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儘管展會人潮洶湧,但關稅壓力已改變外貿企業策略。地方政府和平台提供支援,部分企業考慮將生產線外遷至東南亞,但面臨新關稅挑戰。

關稅衝擊下的廣交會現場

廣交會自1957年創辦以來,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然而,今年的展會氣氛與往年大不相同。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初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涵蓋範圍廣泛,並未納入90天的暫緩期。這一政策立即對中國出口商造成衝擊。

來自蘇州的空氣淨化器製造商Airdog海外銷售總監張海雲表示,公司已全面暫停對美出貨,「基本上沒有貨運公司願意接單,因為沒人知道貨到美國時關稅會變成什麼樣子。」另一家小家電製造商Weking Group的出口業務總監黃華則坦言,公司已暫停與美國的業務往來。

一位航運公司銷售經理透露,自關稅上調後,約70%的美國訂單被取消或暫停,甚至有貨船在出港後被召回。這些情況在廣交會現場成為出口商之間的共同話題。

工廠端的壓力與談判困境

在廣州經營珠寶首飾代工廠的張先生,是美國某快消品牌的主要供應商。他回憶道,一個月前美方要求他們讓利5%以分擔20%關稅成本,雙方原定於4月9日再議。但就在當天,美方提出讓利幅度提高至10%,遠超張先生原本可接受的2-4%。「完全傻眼」,他說,談判至今仍未有結果。

張先生擔心關稅政策仍可能變動,但也指出,美國品牌要轉移供應鏈至少需一年時間,而珠寶加工對技術與成本要求高,並非隨便可替代。他希望這場關稅戰只是短期行為。

廠商的應對與轉向

張先生的妻子張女士同樣在廣州經營一家服裝代工廠,為美國與中國品牌各供貨一半。她表示,儘管目前服裝生意艱難,但對美國客戶的依賴仍然強烈。「美國訂單打錢快、省事、利潤高」,她說,相較之下,國內市場退貨率高、售後繁瑣,雖然穩定但利潤有限。

對於是否轉向歐洲市場,張女士表示仍在觀望,「哪裡賺錢做哪裡好了吧」。她坦言,對政府的反制政策並不關心,更多關注市場資金流向,這種務實心態在廣東商戶中相當普遍。

平台與地方政府的支援行動

阿里巴巴國際站招商經理馬澤華指出,許多深圳外貿商戶選擇「搏一搏」外貿市場,尤其是歐洲與南美洲。她的一位客戶轉向南美市場,儘管運費高昂,但當地工業化程度低,仍需依賴中國供應。

為應對出口壓力,地方政府也積極介入。溫州市市長張文傑在廣交會首日表示,將推動「穩定、擴大、調整、優化」出口政策,並強調地方政府將提供定制化支援。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HKECIC)亦宣布一系列臨時支援措施,包括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出貨前保險與保費折扣。

出口數據與市場轉向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關稅上調後一週,中國港口貨運量較前一週下降10%。儘管中國第一季GDP年增5.4%,但多家國際機構已下調全年預測,瑞銀將預測從4%下調至3.4%,摩根士丹利則從4.5%下調至4.2%。

星展銀行指出,中國對美出口僅佔GDP約2%,但對整體出口結構的影響不容忽視。2024年,中國對東盟出口佔比達16.4%,顯示新興市場可能成為緩衝區。

廠商外遷與供應鏈重組

面對高關稅壓力,一些中國企業選擇將生產線外遷。美國汽車配件進口商Impulse Merchandisers的執行長Alex Student表示,公司已準備好「Made in Cambodia」與「Made in Thailand」的產品模板,以便快速轉單。加拿大家電品牌Forno也計劃將冰箱等產品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

然而,特朗普政府對越南與柬埔寨等國也徵收高達49%的關稅,使得中國企業的外遷策略面臨新挑戰。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