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第二任期關稅政策升級:中美貿易戰格局重塑與全球市場影響

2025年春季,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在其第二任期內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新關稅,部分產品總稅率達245%。此舉引發中方強烈反彈,並使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川普政府聲稱此政策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和打擊芬太尼走私,但實施中出現豁免與暫緩措施,顯示經濟壓力與政治考量的權衡。本文探討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細節及中方回應,分析貿易對峙的最新發展。
重點更新
04/17 00:49
川普第二任期關稅政策升級:中美貿易戰格局重塑與全球市場影響
2025年春季,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在其第二任期內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新關稅,部分產品總稅率達245%。此舉引發中方強烈反彈,並使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川普政府聲稱此政策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和打擊芬太尼走私,但實施中出現豁免與暫緩措施,顯示經濟壓力與政治考量的權衡。本文探討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細節及中方回應,分析貿易對峙的最新發展。
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從「對等關稅」到245%總稅率
2025年4月,川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一系列新關稅,核心措施包括:
- 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45%的新關稅,稱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
- 額外針對芬太尼危機加徵20%的關稅。
- 延續並擴大《301條款》下的針對性關稅,稅率範圍從7.5%至100%不等。
- 根據白宮說法,部分商品(如電動車與注射器)在累計舊有與新關稅後,總稅率達到245%。
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中國需要與我們達成協議,我們不需要與他們達成協議。球現在在中國那邊。」
暫緩與豁免:政策的彈性與現實考量
儘管川普政府對外強硬,但實際執行中仍保留彈性空間:
- 宣布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僅保留10%的「基準關稅」。
- 對部分科技產品(如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記憶體晶片)實施關稅豁免,主要受益者包括蘋果等美國科技企業。
- 商務部啟動對半導體與藥品進口的調查,為未來可能加徵關稅鋪路。
這些措施顯示,川普政府在推動關稅政策時,仍需顧及美國企業與消費者的實際承受能力。
中方回應:堅決反制與談判條件
中國商務部與外交部迅速回應美方行動,強調:
- 中方已將對美關稅提高至125%,並準備「奉陪到底」。
- 中國外交部指出,美方對部分中國商品徵收高達245%的關稅,已「失去理性」。
- 中方提出談判條件,包括美方需展現一致立場、尊重中國核心利益(如台灣與制裁問題),並指派具總統授權的談判代表。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施壓、威脅和訛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
影響層面:從農業到科技產業
川普的關稅政策對美中雙方產業均產生衝擊:
- 美國農業受創,特別是大豆出口商。CNN報導指出,若貿易戰持續,美國大豆農民將面臨重大損失。
- 美國科技企業如蘋果獲得豁免,但仍面臨供應鏈不確定性。
- 中國則對美國好萊塢電影進口實施限制,作為服務貿易領域的反制措施。
- 中國亦對釤、釓、鋱等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這些材料對美國航空與電動車產業至關重要。
全球反應與市場動態
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中美,也波及全球:
- 歐盟提議雙方取消工業品關稅(包括汽車),但遭美方拒絕。
- 英國因美國加徵10%關稅,宣布對數十項產品暫停徵收進口稅。
- 日本央行預計下調經濟成長預測,因美國關稅增加出口風險。
- 美國國債遭大量拋售,市場猜測與中國可能減持美債有關。
中國的戰略籌碼與經濟調整
根據《金融時報》與《彭博社》報導,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展現出多項戰略籌碼:
-
掌握全球超過90%的稀土加工能力。
-
長期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具備潛在金融反制能力。
-
出口市場多元化,對美依賴度下降,2024年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占比已降至13.4%。
-
透過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重新佈局產能,形成「戰略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