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因中美關稅戰暫停新車計畫,馬斯克面臨多重壓力

台灣財經04/17 08:38
特斯拉因中美關稅戰暫停新車計畫,馬斯克面臨多重壓力

特斯拉因美國對中國進口零件加徵高額關稅,宣布暫停自駕計程車Cybercab與電動卡車Semi的試產計畫,導致成本飆升。此舉重創產品時程,執行長伊隆·馬斯克面臨股東與市場壓力。特斯拉將於4月22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投資人關注其如何應對供應鏈中斷、銷售疲軟與品牌爭議等挑戰。

重點更新

04/17 08:38

特斯拉因中美關稅戰暫停新車計畫,馬斯克面臨多重壓力

特斯拉因美國對中國進口零件加徵高額關稅,宣布暫停自駕計程車Cybercab與電動卡車Semi的試產計畫,導致成本飆升。此舉重創產品時程,執行長伊隆·馬斯克面臨股東與市場壓力。特斯拉將於4月22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投資人關注其如何應對供應鏈中斷、銷售疲軟與品牌爭議等挑戰。

關稅衝擊:Cybercab與Semi計畫暫停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特斯拉原定於2025年10月在美國德州與內華達州分別試產Cybercab與Semi兩款新車,並計畫於2026年進入量產階段。然而,隨著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34%一路飆升至145%,特斯拉被迫中止從中國進口關鍵零件的計畫。儘管公司一度準備吸收初期的關稅成本,但在新一輪關稅實施後,財務壓力已超出可控範圍。

根據《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這些零件對Cybercab與Semi的生產至關重要,暫停進口將直接影響兩款車型的開發進度。特斯拉尚未對外說明此一暫停措施將持續多久,但目前已明確表示,相關試產計畫將無限期延後。

馬斯克的領導風格與內部壓力

這場關稅風暴也讓馬斯克的領導風格再次成為焦點。特斯拉大股東Ross Gerber公開批評馬斯克將公司資源過度集中於高風險的AI Robotaxi與人形機器人計畫,忽視了市場對平價電動車的迫切需求。他指出,馬斯克「從來就不是要創造自動駕駛出租車和人形機器人,而這只是他改變特斯拉使命的方式」,並呼籲公司應考慮更換執行長。

內部員工與分析師普遍認為,若能推出售價約2.5萬美元的Model 2,將有助於挽救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銷量頹勢。然而,馬斯克對此提案並不買單,堅持將資源投注於技術難度更高的自駕與機器人項目。

市場份額下滑與品牌爭議

特斯拉在美國本土市場的表現也不容樂觀。根據加州車輛註冊數據,特斯拉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已跌破60%,並連續六季出現下滑。部分經銷商甚至面臨抗議活動,矛頭直指馬斯克本人,而非產品本身。這些政治與社會爭議進一步削弱了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對銷售造成間接影響。

此外,特斯拉也已暫停在中國市場銷售Model S與Model X,原因是中國政府對美國進口車輛加徵125%的報復性關稅,使得這些車型在當地失去價格競爭力。

投資人聚焦Q1財報:營收成長、獲利承壓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斯拉即將於4月22日公布2025年第一季財報。根據市場預期,特斯拉本季營收將達約218.5億美元,年增2.6%,但每股盈餘(EPS)預計僅為0.43至0.45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0.45美元與上一季的0.73美元。

交車量方面,特斯拉本季僅交付336,681輛車,創下兩年來最差紀錄,產量也下降至36.2萬輛,年減16%。汽車銷售毛利率預計將降至15.8%,遠低於公司長期目標的25%。分析師指出,這主要受到Model Y設備改造、促銷折扣與激勵措施的影響。

儘管能源儲存業務(如Megapack與Powerwall)表現亮眼,成為少數亮點,但整體而言,特斯拉的核心汽車業務仍面臨嚴峻挑戰。

投資人情緒與股價反應

在財報公布前夕,市場情緒趨於保守。分析機構Zacks與多家券商已下修特斯拉的財測預期,反映出投資人對公司短期表現的擔憂。自年初以來,特斯拉股價已下跌約37%,較52週高點下滑近50%。儘管部分分析師仍維持「持有」評級,平均目標價為305.93美元,但市場普遍認為,若財報未能展現明確的策略調整與成長動能,股價恐將持續承壓。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