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在美中貿易戰期間增加了低收入美國人的稅務負擔,並有利於富人。

美國財經04/24 02:33
研究報告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在美中貿易戰期間增加了低收入美國人的稅務負擔,並有利於富人。

根據稅收與經濟政策研究所(ITEP)的研究發現,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被視為一種累退稅,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美國人的影響尤為嚴重。該研究於週三發布,顯示如果關稅持續到2026年,最貧窮的美國人所面臨的稅收增加,按收入比例計算,將是收入最高1%人群的三倍以上。這些關稅,例如對中國商品徵收的145%稅率,推高了消費者的商品價格。由於低收入者在必需品上的消費模式,這對他們的影響更加嚴重。

重點更新

04/24 02:33

研究報告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在美中貿易戰期間增加了低收入美國人的稅務負擔,並有利於富人。

根據稅收與經濟政策研究所(ITEP)的研究發現,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被視為一種累退稅,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美國人的影響尤為嚴重。該研究於週三發布,顯示如果關稅持續到2026年,最貧窮的美國人所面臨的稅收增加,按收入比例計算,將是收入最高1%人群的三倍以上。這些關稅,例如對中國商品徵收的145%稅率,推高了消費者的商品價格。由於低收入者在必需品上的消費模式,這對他們的影響更加嚴重。

關稅作為實質稅收政策

ITEP 的研究檢視了一個關稅制度的影響,該制度包括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徵收 10% 的基準關稅,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國家的某些行業徵收 25% 的關稅,以及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 145% 的關稅。這些關稅最初是在唐納德·川普的第一任期內引入的,並在他的第二任期內重新引入,被視為保護美國工業和減少貿易逆差的工具。然而,研究發現,這些關稅的經濟負擔主要落在消費者身上,特別是低收入者。

根據 ITEP 的發現,收入分配中最低的 20% 的家庭——年收入低於 29,000 美元的家庭——由於關稅導致的價格上漲,實際上將多支付相當於收入的 6.2%。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在 55,000 美元到 94,000 美元之間,將看到 5% 的增長。相比之下,收入超過 915,000 美元的最高 1% 的收入者,僅會經歷 1.7% 的增長。

這些數字強調了關稅的累退性質:因為低收入家庭在商品上花費的收入比例較大——尤其是進口消費品——他們更容易受到進口稅導致的價格上漲的影響。

方法論和數據來源

ITEP 的分析基於一個微觀模擬系統,該系統結合了家庭收入數據、消費模式以及關稅轉嫁到消費者價格上的影響。該模型假設關稅的全部成本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這一結論得到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支持。

耶魯預算實驗室也對關稅影響的更廣泛理解做出了貢獻,估計平均美國家庭每年因關稅損失約 3,800 美元。對於最低收入家庭,這一損失約占可支配收入的 4%,而對於最高 10% 的家庭,僅占 0.5%。

對基本商品的影響尤為嚴重

累退效應因受關稅影響最大的商品類型而加劇。許多被針對的進口商品——如服裝、電子產品和家居用品——是美國家庭的必需品。這些商品主要由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消費,他們的選擇較少,預算靈活性較低。

例如,從中國進口的受歡迎的薄荷膏虎標萬金油,現在面臨高達 145% 的關稅。其美國分銷商 Prince of Peace Enterprises 預計每年將承擔 300 萬至 500 萬美元的關稅成本,這可能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雖然該公司迄今已吸收了這些成本,但在微薄利潤下運營的小型零售商和草藥店已經感受到壓力。

小型企業和供應鏈壓力

小型企業,尤其是依賴進口商品的小型企業,也承受著關稅政策的重擔。許多企業無法吸收增加的成本,被迫提高價格或縮減業務。這對於健康補品、草藥產品和特色食品等行業的利基進口商和分銷商尤其如此,這些行業通常缺乏國內替代品。

Prince of Peace 和東方食品協會的總裁 Matt Chin 指出,許多小型華裔美國分銷商正被關稅“擠壓”。這些企業服務於族裔社區,依賴從亞洲進口,面臨著在成本上升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中維持盈利的困難。

收入短缺和政策權衡

儘管川普政府聲稱關稅可以取代所得稅,但經濟學家仍持懷疑態度。美國每年進口約 3 兆美元的商品,而報告的調整後總收入超過 15 兆美元。即使在樂觀的預測下,關稅收入也遠遠不足以取代每年從個人所得稅中收取的超過 2 兆美元。

川普的前貿易顧問 Peter Navarro 估計,關稅在十年內可以產生 6 兆美元的收入。然而,耶魯預算實驗室預測不到一半,約為 2.4 兆美元。彼得森研究所估計,關稅最多可以取代 40% 的所得稅收入,但代價是由於消費者支出減少和報復性貿易措施而引發經濟衰退。

此外,技術問題妨礙了關稅的徵收。曾有一段時間,美國港口的故障使政府無法從關稅中收取任何收入,進一步削弱了其財政可靠性。

公眾意見和政治分歧

公眾對關稅的看法仍然分歧不一。根據皮尤研究中心在 2025 年 4 月進行的調查,59% 的美國人不贊成關稅增加,而 39% 贊成。贊成率在川普選民(81%)和年長的共和黨人中較高,而民主黨人則壓倒性地不贊成(90%)。

有趣的是,對關稅的支持並不因收入水平而顯著不同,中等收入美國人中有 41% 贊成,而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分別為 37% 和 36%。這表明關稅的累退影響可能未被公眾充分理解,或被政治立場所掩蓋。

更全面的經濟影響

除了家庭財務,關稅還助長了通脹壓力並降低了美國的競爭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關稅初次實施後的幾年,美國 GDP 下降了 0.3% 至 0.4%。彼得森研究所指出,雖然一些製造業工作暫時受到保護,但由於投入成本上升和需求減少,出現了更廣泛的工作損失。

貿易政策專家 Nancy Qian 強調,關稅的利益分配不均。“關稅是對美國消費者的稅收,用於補貼美國製造業,”她說。“由於自動化,製造商不需要那麼多工人,因此利潤將以非常累退的方式分配。”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