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公司推出高級產品來抵消因關稅上漲而增加的成本

寶潔公司(P&G)正在利用高端化策略來抵消關稅相關的成本增加,推出高價產品,例如售價380美元的電動牙刷和升級版剃鬚刀。這一策略曾在COVID-19疫情期間使用過,旨在儘管投入成本上升,仍能保持利潤率。P&G的供應鏈面臨關稅挑戰,尤其是來自中國和印度的進口。儘管高端產品有50億美元的增長機會,但消費者支出正在減緩。P&G已下調2025財年的財務展望,淨銷售額和有機銷售增長未達預期,導致股價下跌近5%。
重點更新
04/24 21:00
寶潔公司推出高級產品來抵消因關稅上漲而增加的成本
寶潔公司(P&G)正在利用高端化策略來抵消關稅相關的成本增加,推出高價產品,例如售價380美元的電動牙刷和升級版剃鬚刀。這一策略曾在COVID-19疫情期間使用過,旨在儘管投入成本上升,仍能保持利潤率。P&G的供應鏈面臨關稅挑戰,尤其是來自中國和印度的進口。儘管高端產品有50億美元的增長機會,但消費者支出正在減緩。P&G已下調2025財年的財務展望,淨銷售額和有機銷售增長未達預期,導致股價下跌近5%。
高端產品成為市場焦點
P&G 最新的產品陣容包括售價 $380 的 Oral-B iO Series 10 電動牙刷,以及較為平價的 iO Series 2 型號,售價 $60。這些牙刷是公司推動更高價位產品策略的一部分。其他產品還包括帶有淋浴掛鉤的 Venus 刮鬍刀、售價 $12 的 Crest 美白牙膏,以及更深層清潔的 Tide 洗衣膠囊。
首席財務官 Andre Schulten 解釋說,這些創新不僅旨在滿足消費者對更好性能的需求,還有助於公司吸收關稅的財務影響,特別是來自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影響。Schulten 在最近的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由於無法輕易將採購轉移出中國,P&G 正依靠價格上漲,特別是在新改良產品上,以抵消關稅。」
重溫策略
這不是 P&G 第一次利用高端化作為抵禦經濟逆境的緩衝。在 COVID-19 大流行和隨後的通脹激增期間,公司成功地使用了類似的策略。通過推出核心產品的高端版本,P&G 能夠在原材料和運輸成本飆升的情況下保持盈利能力。
這一策略在幫助這家位於辛辛那提的公司度過那些動盪時期方面證明了其有效性。現在,隨著關稅再次擾亂供應鏈並增加成本——特別是對進口成分和材料的成本——P&G 正在加倍採用這一方法。
應對關稅複雜性
P&G 的供應鏈與全球市場緊密交織。雖然其在美國銷售的產品中約有 90% 是在國內生產的,但公司仍依賴進口原材料和包裝組件。例如,Metamucil 使用的車前子殼幾乎完全來自印度的特定地區,這使得避免對該成分徵收關稅變得困難。
首席執行官 Jon Moeller 指出,公司的商業模式強調生產接近消費,但承認某些投入無法輕易從其他地方獲得。「這種進口有關稅影響,」Moeller 說,並指出某些材料缺乏替代來源。
除了對進口的直接關稅外,P&G 還面臨對加拿大等國家出口的報復性關稅,這些國家的許多產品來自美國。這些層層貿易壁壘增加了公司運營的複雜性和成本。
消費者行為和市場動態
儘管價格較高,P&G 認為美國市場仍有增長空間。Schulten 表示,公司認為通過鼓勵更多消費者升級到其高端產品,有 50 億美元的機會。然而,他也承認消費者支出顯示出壓力跡象。
「美國的消費在二月和三月下降到 1%,而過去 12 個月為 3%,」Schulten 說。他將放緩歸因於經濟不確定性,包括波動的抵押貸款利率、就業市場不穩定和政治分歧。
儘管如此,P&G 仍押注消費者將繼續在口腔護理、清潔和個人衛生等基本類別中優先考慮質量,即使他們削減娛樂和服裝等可自由支配的支出。
擴展高端產品組合
除了口腔護理和美容,P&G 正在將其高端產品策略擴展到其他家居類別。公司計劃在其 Febreze、Dawn 洗碗液、Mr. Clean、Swiffer 和 Cascade 品牌下推出新產品。這些產品預計將具有更高的性能和便利性,從而證明其更高的價格是合理的。
這一舉措與 P&G 更廣泛的「展現其定價能力」策略一致。儘管公司此前表示將放緩價格上漲,但在 2025 財年第三季度價格上漲了 1%,即使銷量下降了同樣的幅度。高管們現在表示,他們將繼續以較高的價格水平推出新產品,並有選擇地提高現有產品的價格。
財務展望和市場反應
儘管有策略努力,P&G 已下調其財務預測。公司現在預計 2025 財年的核心每股淨收益增長為 2% 至 4%,低於此前預測的 5% 至 7%。它還將全年有機銷售增長預測下調至 2%,而此前的範圍為 3% 至 5%。
第三季度的淨銷售額為 198 億美元,比去年下降 2%,低於分析師預期。有機銷售增長為 1%,也未達預期。公司指出,織物和嬰兒護理部門表現疲軟,而美容和醫療保健部門則顯示出適度增長。
P&G 的股價在財報發布後的下午早盤交易中下跌近 5%,反映出投資者對公司在經濟和地緣政治逆風中維持增長能力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