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海運需求穩定,北美線長約簽訂進度良好

2025年4月25日,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儘管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美中貿易摩擦,海運需求未減,僅成長率波動。長榮已完成北美線大型客戶長約簽訂,預計4月底前完成中小型客戶合約。第一季營收增24%,運價和貨量上升。公司透過航線調整和成本控制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維持競爭力。
重點更新
04/25 10:02
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海運需求穩定,北美線長約簽訂進度良好
2025年4月25日,長榮海運總經理吳光輝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儘管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美中貿易摩擦,海運需求未減,僅成長率波動。長榮已完成北美線大型客戶長約簽訂,預計4月底前完成中小型客戶合約。第一季營收增24%,運價和貨量上升。公司透過航線調整和成本控制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維持競爭力。
全球經濟與海運成長率挑戰
吳光輝在會中指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預測,2025年與2026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8%與3%,雖低於先前預期,但仍屬正向成長。他表示,海運產業的特性在於運輸的多為剛性需求商品,如民生物資與供應鏈半成品,因此「只有成長率的問題,沒有衰退問題」。
針對第二季泛太平洋航線貨量下滑的情況,吳光輝認為,這主要是出貨時間遞延所致,並非需求消失。他強調:「貨還在,就沒有悲觀理由。」
美中貿易戰影響有限,供應鏈轉移仍需時間
面對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與USTR 301條款對中國製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政策,吳光輝表示,這些措施確實對市場造成短期衝擊,導致部分貨主觀望、暫停出貨。根據公司觀察,4月整體艙位量縮減3至4成,中國進出口量減少6至7成。然而,他指出,供應鏈重組並不容易,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的出口尚未形成明顯趨勢。
吳光輝進一步指出,美中貿易依存度遠高於市場預期,供應鏈轉移需仰賴上下游產業、物流與港口等多方配合,短期內難以完全實現。他認為,美國發動貿易戰的手段性高於目的性,長期持續的可能性不高。
北美線長約簽訂進度穩定,量價雙升
針對市場關注的北美線長約簽訂進度,吳光輝表示,與大型零售商的合約已完成簽署,合約「量價較去年有相當幅度的提升」。中小型客戶因關稅不確定性簽約進度稍慢,但預計將於4月底前全部完成。
他指出,美國大型零售商對今年進口貨量持樂觀看法,有助於長約簽訂與營收穩定。長榮美國線長約比重較高,對公司整體營運具有穩定作用。
第一季營運表現亮眼,成本控制見效
根據長榮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財報,營收達1,09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平均運價每TEU為1,222美元,年增19%;貨量達261萬TEU,年增3%。同時,平均每噸燃油成本從去年的522美元降至506美元,下降約3%。
吳光輝指出,第一季呈現「量增價揚」的正面趨勢,運價、貨量與油價三大指標皆朝有利方向發展,對獲利表現持樂觀態度。
應對市場波動的策略與船隊配置
為因應市場需求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長榮海運採取多項策略,包括空班、減班、調整航線與靈活配置船舶。公司也加強東南亞港口靠泊,提升船舶使用效率並降低營運成本。
針對美國USTR 301條款對中國製船舶徵收港口費的政策,吳光輝表示,長榮目前部署於美國航線的船舶皆非中國製造。未來三年內預計交付的新造船中,中國造船比例約為20%,且主要部署於歐洲與亞洲區域航線,對美國線營運無直接影響。
此外,長榮與海洋聯盟夥伴將根據市場需求彈性調整艙位與船隊配置,以確保服務品質與競爭力,降低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