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計劃2026年前將大多數美國市場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應對美中貿易緊張

台灣財經04/26 03:29
蘋果計劃2026年前將大多數美國市場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應對美中貿易緊張

蘋果公司因美中貿易緊張和高關稅壓力,計劃在2026年底前將大多數銷往美國的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蘋果與鴻海和塔塔電子合作,儘管印度生產成本較中國高5%至10%,仍擴大當地產能以應對關稅政策。此舉旨在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並應對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

重點更新

04/26 03:29

蘋果計劃2026年前將大多數美國市場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應對美中貿易緊張

蘋果公司因美中貿易緊張和高關稅壓力,計劃在2026年底前將大多數銷往美國的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蘋果與鴻海和塔塔電子合作,儘管印度生產成本較中國高5%至10%,仍擴大當地產能以應對關稅政策。此舉旨在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並應對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

蘋果供應鏈重組計畫概述

蘋果公司長期以來依賴中國作為其iPhone的主要生產基地,近20年來透過鴻海等代工夥伴,在中國建立了全球領先的製造體系。然而,隨著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蘋果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市值一度蒸發7000億美元。為了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蘋果決定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將生產重心部分轉移至印度。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蘋果的目標是在2026年底前,將每年銷往美國的超過6000萬部iPhone全部改由印度組裝。這一計畫意味著印度的iPhone年產量需翻倍成長,從目前的3000萬至4000萬部提升至超過8000萬部。

鴻海與塔塔的合作布局

為實現產能擴張,蘋果與鴻海及塔塔電子展開緊密合作。鴻海目前在印度南部泰米爾那都邦(Tamil Nadu)金奈(Chennai)地區擁有大型工廠,去年出產了約2000萬部iPhone,包括最新的iPhone 15系列。塔塔電子則在收購緯創(Wistron)印度業務後,接手部分iPhone組裝線,並負責監管和碩(Pegatron)在印度的生產設施。

目前,鴻海與塔塔在印度共營運三座工廠,另有兩座新廠正在興建中。這些新設施預計將大幅提升印度的iPhone組裝能力,支撐蘋果達成2026年目標。

此外,蘋果已開始在印度進行新機型的早期生產開發工作。據《The Information》報導,蘋果首次選擇在印度工廠進行iPhone 17基本款的試產,顯示出對印度製造能力的信心。

印度與中國生產成本差異

儘管印度在政策支持與市場潛力方面具備優勢,但生產成本仍高於中國。根據《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在印度製造iPhone的成本比在中國高出約5%至8%,某些情況下甚至達到10%。這一差異主要來自於印度對手機零組件徵收較高的進口關稅,以及基礎設施尚未完全成熟所致。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印度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並針對電子製造業提供生產掛勾補貼(PLI)及其他激勵措施。2025年初,印度政府更進一步取消部分手機零組件的進口稅,以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加碼投資。

出口與產能擴張進展

蘋果在印度的製造業務已呈現快速成長。根據《彭博》報導,截至2025年3月底的財年內,蘋果在印度組裝的iPhone總值達220億美元,年增近60%,約占全球iPhone產量的五分之一。

今年3月,鴻海與塔塔從印度向美國出口了價值約20億美元、重達600噸的iPhone,創下單月出口新高。這批貨物主要透過空運方式運送,以確保美國市場在關稅政策變動前擁有充足庫存。

供應鏈挑戰與持續依賴

儘管組裝作業逐步轉移至印度,蘋果仍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提供零組件。iPhone的生產涉及數百種零件,許多關鍵元件仍由中國供應商製造。根據《金融時報》分析,若蘋果希望將10%的完整供應鏈移出中國,可能需要長達8年的時間。

此外,中國當局對蘋果供應鏈轉移的態度也帶來挑戰。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中國政府延長了出口製造設備的審批時間,部分設備出口申請甚至遭到駁回,增加了蘋果在轉移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