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取消1.2萬噸美國豬肉訂單,創疫情後新高,影響中美貿易與運價

台灣財經04/25 14:00
中國取消1.2萬噸美國豬肉訂單,創疫情後新高,影響中美貿易與運價

2025年4月,中美貿易緊張加劇,中國取消1.2萬噸美國豬肉訂單,創2020年以來新高,導致美國豬肉出口量暴跌72%。此舉反制美國高關稅政策,加速中國轉向巴西等國採購。同時,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連跌兩週,儘管大陸至北美航線貨量驟減四成,運價仍小幅上漲,顯示市場供需調整與觀望情緒交織。

重點更新

04/25 14:00

中國取消1.2萬噸美國豬肉訂單,創疫情後新高,影響中美貿易與運價

2025年4月,中美貿易緊張加劇,中國取消1.2萬噸美國豬肉訂單,創2020年以來新高,導致美國豬肉出口量暴跌72%。此舉反制美國高關稅政策,加速中國轉向巴西等國採購。同時,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連跌兩週,儘管大陸至北美航線貨量驟減四成,運價仍小幅上漲,顯示市場供需調整與觀望情緒交織。

中國取消美豬訂單,出口量創五年新低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2025年4月24日公布的數據,中國在截至4月17日的一週內取消了1.2萬噸美國豬肉訂單,使得該週美國豬肉總出口銷量降至僅5,800噸,較前一週大幅下滑72%,創下自2020年以來的最低單週交貨量紀錄。

這一波取消潮發生在美中關稅對抗升級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45%的關稅,中方則反制對美國豬肉課徵高達172%的綜合關稅,涵蓋2018年貿易戰以來的多輪加徵措施。

美國愛荷華州豬肉生產者協會主席亞倫·尤爾根斯(Aaron Juergens)表示,關稅政策對依賴穩定出口的豬農造成嚴重打擊,並呼籲美國政府與中國重啟談判,取消貿易壁壘。

中國市場轉向巴西等國,美豬市佔率下滑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進口國,2024年自美國進口豬肉總量達41.6萬噸,佔中國豬肉進口總量的18%。然而,在高關稅壓力下,中國已逐步增加自巴西、阿根廷等國的採購,美國豬肉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面臨萎縮。

根據美國肉類出口聯合會資料,2024年中國是美國第三大豬肉出口市場,僅次於墨西哥與日本。美國同時也是中國的第三大肉類供應國,僅次於巴西與阿根廷。

中國某養殖企業負責人指出,關稅導致美國豬肉在中國失去價格優勢,進口成本大幅上升。儘管中國豬肉市場也面臨飼料價格上漲等壓力,但透過釋放儲備肉等政策,國內供應仍可維持穩定。

SCFI運價指數連跌兩週,北美線貨量驟減四成

在貨運市場方面,上海航運交易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18日,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報1370.58點,較前一週下跌24.1點,週跌幅1.7%,為連續第二週下跌。

其中,遠東至美西航線每40呎櫃(FEU)運價為2,103美元,週跌幅4.5%;遠東至美東航線則小幅上漲0.77%,至3,251美元。歐洲與地中海航線則分別下跌2.95%與上漲0.79%。

儘管SCFI整體指數下滑,但在大陸至北美航線上,運價卻出現小幅上漲。根據《經濟日報》報導,最新一週遠東至美西每FEU運價上漲38美元至2,141美元,漲幅1.8%;遠東至美東每FEU上漲6美元至3,257美元,漲幅0.18%。

物流業者指出,儘管大陸至北美的貨量已減少約四成,但運價未見明顯下滑,顯示市場仍有剛性需求,部分貨主因高關稅選擇暫緩出貨,觀望情緒濃厚。

中美航線艙位縮減,供應鏈調整仍在進行

長榮海運指出,受高關稅政策影響,中國進出口量縮減六至七成,整體4月艙位量減少三至四成。儘管部分急單轉向東南亞,但轉移速度不如預期,航運公司只能透過空班與調整航線配置因應。

長榮總經理吳光輝表示,太平洋航線第二季貨量確實受到衝擊,但目前仍屬出貨時間遞延,並非需求消失。他指出,儘管中美貿易依存度仍高,但供應鏈轉移需時間與基礎建設配合,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