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通產業利用AI與5G技術創新,成功應對美中貿易壁壘,拓展北美市場

台灣財經04/26 14:00
台灣網通產業利用AI與5G技術創新,成功應對美中貿易壁壘,拓展北美市場

在美中貿易壁壘升溫下,台灣網通產業透過AI與5G技術創新及靈活調整供應鏈,成功應對關稅挑戰,穩定供應北美市場。企業如智邦、智易與立積在高階網通產品領域取得顯著成績,並透過產地多元化策略降低風險,持續拓展全球版圖。

重點更新

04/26 14:00

台灣網通產業利用AI與5G技術創新,成功應對美中貿易壁壘,拓展北美市場

在美中貿易壁壘升溫下,台灣網通產業透過AI與5G技術創新及靈活調整供應鏈,成功應對關稅挑戰,穩定供應北美市場。企業如智邦、智易與立積在高階網通產品領域取得顯著成績,並透過產地多元化策略降低風險,持續拓展全球版圖。

AI與5G技術驅動產業升級

隨著AI技術在全球各行各業的快速普及,資料中心對頻寬、延遲與能效的要求大幅提升。博通(Broadcom)於2025年3月推出支援800G與1.6T DSP的新產品,並在共同封裝光學(CPO)技術上取得突破,顯著提升單模與多模光纖的效率。這些技術創新,正是台灣網通產業升級的關鍵推力,促使企業加速導入高頻寬、高密度連接解決方案,以滿足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需求。

同時,5G技術的普及也為網通產業注入新動能。固定無線接入(FWA)因具備快速部署與低建置成本的特性,成為5G應用的重要一環。美國政府的基建補助政策進一步推動FWA普及,台灣網通廠商積極投入相關設備開發與供應,成功搶占北美市場。

靈活調整供應鏈,應對關稅挑戰

面對美國對全球加徵高額關稅的壓力,台灣網通企業迅速調整供應鏈布局。高階網通產品如AI資料中心設備的組裝產線,從中國轉移至墨西哥與美國本土,以降低關稅衝擊。儘管CPE(終端設備)產品需承擔10%的對等關稅,但由於平均成本增加幅度低於2%,且多數成本由電信商與客戶共同分攤,因此對推廣意願影響有限。

台灣網通廠商憑藉與T-Mobile、Verizon等美國電信商的長期合作關係,確保供應穩定,並在美國市場維持競爭優勢。這種靈活的產地調整策略,使台灣企業能有效應對貿易壁壘帶來的挑戰,並持續拓展北美市場版圖。

產業案例:智邦、智易與立積的布局

在這波供應鏈重組與技術升級潮流中,台灣指標性網通企業如智邦(Accton, 2345-TW)、智易(Zyxel, 3596-TW)與立積(Lite-On Technology, 4968-TW)表現突出。這些企業不僅在高性能網通產品領域擁有技術優勢,還能靈活調整生產與供應鏈策略,確保對美國市場的穩定供應。

例如,智邦積極投入高階交換器與資料中心網路設備的開發,並與美國大型雲端服務提供商(CSP)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智易則專注於FWA設備與5G CPE產品,成功打入美國主流電信商供應鏈。立積則在光學互連與高速傳輸元件領域持續創新,支援AI資料中心對高頻寬連接的需求。

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的雙輪驅動

美國市場對高規格網通產品的需求持續強勁,尤其是來自AWS、Google、Microsoft與Meta等大型CSP的訂單需求。這些企業對光學互連與高頻寬設備的需求,成為台灣網通產業持續成長的重要動力。

此外,隨著AI工廠概念的推進,如NVIDIA於GTC 2025大會上公布的AI工廠硬體架構與專用作業系統「NVIDIA Dynamo」,也進一步推升了對高效能網通設備的需求。台灣網通企業透過技術創新與供應鏈靈活調整,成功把握這波市場機會。

供應鏈重組與產地多元化策略

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趨勢下,台灣網通產業積極推動產地多元化策略。除了將部分生產線轉移至墨西哥與美國,部分企業也在東南亞地區布局新產能,以分散風險並提升供應鏈韌性。

這種靈活的產地布局,不僅降低了關稅衝擊,也提升了對主要市場的供應穩定性。台灣網通企業在全球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展現出高度的適應力與前瞻性規劃能力,為未來持續拓展國際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