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PMI在四月份,因應美國貿易緊張局勢降至49.0

美國財經04/30 05:03
中國製造業PMI在四月份,因應美國貿易緊張局勢降至49.0

4月份中國的製造業部門收縮,官方PMI從3月份的50.5降至49.0,這是三個月以來的首次收縮。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報告,這一下降反映出在與美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包括新關稅)下需求疲軟。這次收縮影響了大、中、小型企業,而高科技製造業仍然保持韌性,PMI為51.5。非製造業PMI也下降至50.4,顯示出經濟更廣泛的降溫。

重點更新

04/30 05:03

中國製造業PMI在四月份,因應美國貿易緊張局勢降至49.0

4月份中國的製造業部門收縮,官方PMI從3月份的50.5降至49.0,這是三個月以來的首次收縮。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報告,這一下降反映出在與美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包括新關稅)下需求疲軟。這次收縮影響了大、中、小型企業,而高科技製造業仍然保持韌性,PMI為51.5。非製造業PMI也下降至50.4,顯示出經濟更廣泛的降溫。

製造業活動急劇收縮

根據國家統計局(NBS)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CFLP)發布的數據,4月份官方製造業PMI降至49.0,低於市場預期的49.9,扭轉了連續兩個月的溫和復甦趨勢。從3月份的50.5下降1.5點,這是自2023年12月以來最大的月度降幅。

PMI讀數低於50表示製造業活動收縮,而高於50則表示擴張。4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工業部門再次面臨壓力,國內和外部需求均顯示出疲軟跡象。

生產分項指數降至49.8,而新訂單降至49.2,均跌破擴張門檻。這些數據顯示工廠產出放緩和新業務下降,突顯了製造商面臨的挑戰。

各類企業普遍疲弱

製造業活動的收縮不限於工業部門的特定部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所有類別的企業——大型、中型和小型——在4月份的PMI讀數均低於50。

  • 大型企業:49.2
  • 中型企業:48.8
  • 小型企業:48.7

這種各企業規模的普遍下降表明商業信心和運營狀況的廣泛惡化。小型和中型企業通常更容易受到外部衝擊和融資限制的影響,繼續掙扎,而即使是通常更具韌性的大型企業也報告了收縮。

高科技製造業展現韌性

儘管整體下滑,高科技製造業仍然是一個相對亮點。4月份高科技製造業的PMI為51.5,顯示出持續擴張,表現優於整體製造業。這表明創新驅動的行業可能更能抵禦當前的逆風,儘管它們在整體工業產出中所佔比例較小。

非製造業部門也放緩

包括服務和建築在內的非製造業PMI也顯示出疲軟跡象。4月份降至50.4,低於3月份的50.8,略低於預期的50.7。雖然仍處於擴張區間,但這一下降反映了工廠以外經濟活動的普遍降溫。

特別是服務業,由於消費者支出低迷和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而面臨壓力。政府強調提振內需,但數據顯示這些努力尚未帶來顯著反彈。

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局勢沉重打擊

最新的PMI數據是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背景下出現的。最近幾周,特朗普政府對某些中國商品徵收了145%的新一輪關稅。作為回應,北京實施了報復性措施,包括對選定的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25%的關稅。

這些事態發展對貿易流動和商業信心產生了冷卻效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說法,外部環境發生了“劇變”,導致製造業活動下降。出口訂單減弱,許多公司在未來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中採取了更謹慎的立場。

4月份的PMI調查涵蓋了全國3,200家製造企業,顯示出口導向型公司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前幾個月看到的出貨量提前裝船已經減少,新出口訂單下降,反映了關稅僵局的影響。

官方評論和政策背景

國家統計局統計師趙清河將4月份的下降歸因於多種因素,包括早期增長的高基數效應和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趙指出,製造業在前幾個月顯示出相對快速的增長,使當前的放緩顯得更加明顯。

中國官員重申了通過擴大內需和對關鍵行業的針對性支持來穩定經濟的承諾。然而,消費者支出的持續疲軟和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限制了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財政部最近承認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疲軟,貿易戰繼續破壞金融穩定。它呼籲加強多邊合作以應對這些挑戰,儘管具體的政策回應仍在討論中。

市場和地區反應

PMI數據的發布對全球市場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它加劇了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健康狀況的擔憂。通常對中國經濟數據敏感的澳元等南半球貨幣反應不大,反映出更廣泛的市場不確定性。

在日本,媒體報導強調了中國製造業信心的急劇惡化,並將其直接與美國的關稅衝突加劇聯繫起來。日本分析師指出,新訂單和生產的下降是中國企業日益謹慎的明顯跡象。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