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貿易政策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者依賴軟性數據,轉向非傳統指標的數據。

美國財經05/07 13:02
在美國貿易政策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者依賴軟性數據,轉向非傳統指標的數據。

投資者越來越依賴軟性數據,如情緒調查和商業信心指數,這是由於川普總統任內美國貿易政策變化無常所致。在這種不穩定的環境中,傳統的硬性數據,如就業數據,被視為過時。專家如Jack Ablin和Jason Britton強調軟性數據的即時性,儘管一些人,如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對其可靠性仍持懷疑態度。這種轉變是由於頻繁的關稅變動,影響了經濟規劃並促使投資策略的重新評估。

重點更新

05/07 13:02

在美國貿易政策波動的情況下,投資者依賴軟性數據,轉向非傳統指標的數據。

投資者越來越依賴軟性數據,如情緒調查和商業信心指數,這是由於川普總統任內美國貿易政策變化無常所致。在這種不穩定的環境中,傳統的硬性數據,如就業數據,被視為過時。專家如Jack Ablin和Jason Britton強調軟性數據的即時性,儘管一些人,如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對其可靠性仍持懷疑態度。這種轉變是由於頻繁的關稅變動,影響了經濟規劃並促使投資策略的重新評估。

在波動貿易環境中的新投資策略

美國政府一系列突然且常常相互矛盾的貿易政策公告顛覆了投資格局。自從唐納德·川普總統於2025年4月2日首次公佈關稅計劃以來,這些計劃已多次被修改、擴展和撤銷。這種政策的急轉直下使得投資者急於獲取能幫助他們預測市場走向的即時資訊。

硬性數據——如失業率、就業創造和消費者物價指數——通常會有滯後性,反映的是過去的情況。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這些指標在發布時往往已被視為過時。因此,投資者轉向軟性數據,包括情緒調查、軼事報告及前瞻預期。

「缺乏即時的具體資訊意味著我們必須依賴軟性數據告訴我們的情況,」Cresset Capital的首席投資官Jack Ablin說。Ablin指出,他最近準備了一份幾乎完全基於消費者情緒、投資者展望和商業信心水平的客戶演示。

軟性數據的重要性提升

軟性數據雖然本質上更具主觀性,但提供了經濟情緒的更即時概況。例如,消費者信心調查的發布頻率更高,延遲更少,與政府發布的經濟報告相比。Reflection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官Jason Britton強調了這些工具的重要性:「一切都關乎軟性數據:如果消費者感覺不好,他們就不會消費,經濟就會受損。」

Stratos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策略師Malcolm Polley也持相同觀點,他表示:「如果你想知道未來可能會怎樣,那麼你就要看軟性數據。」然而,他警告不要單獨依賴它,警告說如果沒有適當的背景,它可能會成為「噪音」。

最近幾個月,軟性數據和硬性數據之間的分歧尤為明顯。雖然官方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依然強勁——就業數據強勁,消費者價格穩定——但軟性數據卻講述了不同的故事。調查顯示消費者信心下降,服務業和製造業的商業活動減弱。

替代指標進入聚光燈

除了傳統的情緒調查外,一些投資者正在探索非常規數據來源以獲得優勢。杜克大學富卡商學院的金融教授Campbell Harvey密切關注像Polymarket這樣的預測市場(如Polymarket)。這些平台允許用戶下注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或商品價格變動,通常基於與供應商、客戶和商業夥伴的即時對話。

Glenmede的投資研究副總裁Mike Reynolds也在擴展他的工具包。他正在監控如訪美海外旅客數量等指標,以評估關稅對更廣泛經濟的影響。根據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數據,3月份外國在美旅行支出下降了13億美元,為疫情以來的最大降幅。

「我們確實認為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方法,並在數據方法上採取創新,以獲得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洞察,」Reynolds說。「我們想看看任何能給我們帶來優勢的東西,因為在這種不確定性中,無論採取行動或不作為,都是有風險的。」

對數據可靠性的分歧看法

儘管對軟性數據的依賴日益增長,但並非所有市場參與者都相信其可靠性。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在投資行業工作了35年,我學會了忽略調查數據,關注實際數據。」

聯邦儲備主席Jerome Powell承認硬性數據和軟性數據之間的緊張關係,並在4月表示央行正在「密切關注這種緊張關係」。預計美聯儲將在本週宣布其下一次利率決定。

懷疑者指出過去軟性數據發出誤導信號的情況。例如,2022年消費者情緒調查顯示出急劇下降,促使廣泛的經濟衰退預測。然而,經濟避免了衰退,受益於強勁的勞動力市場和穩健的家庭資產負債。

「調查更多地反映了感覺而非行動,因此它們可能不會像硬性數據那樣對經濟活動有同樣程度的對應,」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說。他補充說,軟性數據更容易出現虛假警報,正如2022年的經濟衰退恐慌所見。

貿易政策的推動因素

這種向軟性數據轉變的根源在於美國貿易政策的不可預測性。川普政府的關稅公告創造了一種影響商業計劃、消費者行為和投資策略的不確定的氛圍。根據德勤的全球經濟展望,美國和其他政府實施的有效關稅率達到了百年未見的水平,對增長造成了重大拖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將貿易緊張和政策不確定性列為下調其美國增長預測的主要原因。IMF預計,由於消費增長低於預期,出口將大幅下降,需求前景將更加疲軟。

在這種環境下,甚至資產價格也反映出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德勤報告稱,美國股價不僅因GDP負面消息而下跌,還因盈利疲軟和圍繞貿易談判的更廣泛不確定性而下跌。

投資者行為的轉變

當前的氣候導致投資者解讀經濟信號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轉變。傳統上依賴硬性數據的模型正在被更靈活、以情緒驅動的方式補充——或在某些情況下取代。

正如一位分析師所說:「每一個事件或數據點對價格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並引起波動。」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效解讀軟性數據的能力成為一種競爭優勢。

儘管關於軟性數據與硬性數據可靠性的辯論仍在繼續,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在政策不可預測性和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投資者正在調整他們的策略以保持領先。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