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台政策引發爭議:前官員警告戰略模糊風險,關稅政策損害印太盟友信任

台灣政治10小時前
川普對台政策引發爭議:前官員警告戰略模糊風險,關稅政策損害印太盟友信任

2025年5月,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第二任期內重拾對台政策的「戰略模糊」立場,引發國際關注。川普未明確承諾協防台灣,部分前官員認為此策略有助維持區域穩定。與此同時,川普政府對台灣及印太盟友實施高額關稅,導致區域國家對美國承諾的疑慮增加,影響經濟與外交關係。本文分析政策背景及前官員的警告,揭示美國對台政策與印太戰略的緊張關係。

重點更新

10小時前

川普對台政策引發爭議:前官員警告戰略模糊風險,關稅政策損害印太盟友信任

2025年5月,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第二任期內重拾對台政策的「戰略模糊」立場,引發國際關注。川普未明確承諾協防台灣,部分前官員認為此策略有助維持區域穩定。與此同時,川普政府對台灣及印太盟友實施高額關稅,導致區域國家對美國承諾的疑慮增加,影響經濟與外交關係。本文分析政策背景及前官員的警告,揭示美國對台政策與印太戰略的緊張關係。

川普重拾「戰略模糊」,台灣面臨不確定性

2025年5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記者會上談及中美貿易談判時,提及「統一與和平」的可能性,儘管未明言台灣,卻立即引發台北方面的高度警覺。台灣總統賴清德的辦公室馬上發表聲明,強調未接獲任何與台灣有關的談判訊息,並要求美方澄清立場。

川普的言論被外界解讀為可能暗示美中在台灣議題上進行某種形式的交易,這與他過去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讚賞言論相呼應。美國賓州大學Perry World House高級專案經理Thomas J. Shattuck指出,川普回歸「戰略模糊」的立場,與前總統拜登多次公開承諾協防台灣的「戰略清晰」形成鮮明對比。

前官員警告:戰略清晰恐適得其反

針對戰略模糊與清晰的辯論,美國國防部前印太事務助理部長Ely Ratner公開表示,對台採取戰略清晰「幾乎沒有好處,只有壞處」。他指出,中國早已預期美國可能介入台海衝突,並為此進行軍事準備。若美方明確表態將協防台灣,反而可能激化北京的行動,並在美國國內引發政治動盪。

Ratner強調,戰略清晰不僅無助於嚇阻中國,還可能讓台灣成為國際矛盾的焦點。他認為,維持模糊政策雖不完美,但仍是目前最能平衡嚇阻與穩定的選項。

關稅政策衝擊盟友信任,印太戰略面臨挑戰

除了對台政策引發爭議,川普政府近期實施的「互惠關稅」政策也在印太地區引起廣泛關注。2025年4月2日,美國宣布對包括台灣、日本、韓國、澳洲與東協國家在內的多數貿易夥伴徵收最低10%的普遍關稅,部分國家如台灣更面臨高達32%的關稅。雖然美方在4月9日宣布對非中國國家暫緩進一步加徵關稅90天,但不確定性已對區域經濟與外交關係造成衝擊。

美國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Richard Lawless警告,若美國持續讓經濟利益凌駕於安全承諾之上,可能會推走近年來在印太地區新建立的盟友關係。他指出,這些國家可能因此質疑美國的戰略誠意,進而削弱區域合作與安全架構。

台灣處境艱難,經濟與安全雙重壓力

台灣在川普政府的戰略模糊和關稅政策的雙重壓力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Taiwan Insight》報導,台灣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因新關稅政策受到嚴重打擊,尤其是半導體產業面臨潛在關稅威脅。儘管台灣2025年第一季經濟表現強勁,但未來成長預測因美國政策不確定性而蒙上陰影。

此外,台灣因未能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區域經濟整合中處於不利地位。這使得台灣在面對美國關稅壓力時,缺乏足夠的替代市場與談判籌碼。

印太盟友觀望,美國信譽受考驗

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也讓其他印太盟友陷入觀望。根據《PECC》報導,東協經濟部長在2025年2月會議中決議不對美國關稅採取報復措施,轉而強調透過對話解決爭端。然而,區域國家對美國是否仍是可靠夥伴的疑慮正在升高。

《CSIS》分析指出,美國若持續對盟友採取高壓經濟手段,將加速區域國家尋求其他經濟合作機制,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印太的影響力。這種政策的不確定性與單邊主義,已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大風險。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