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升溫:特斯拉停售進口車型,貨輪訂艙量驟減影響供應鏈

台灣財經04/12 02:40
美中關稅戰升溫:特斯拉停售進口車型,貨輪訂艙量驟減影響供應鏈

美中關稅戰升溫影響汽車與航運業。特斯拉中國停止接受美國製造的Model S和Model X新車訂單,僅售現有庫存。中國港口至美國貨輪訂艙量驟減,上海港幾乎無船開往美國。美國港口壅塞,數千輛進口車滯留,部分車廠延後出貨以應對關稅不確定性。此貿易衝突改變全球汽車與物流供應鏈運作。

重點更新

04/12 02:40

美中關稅戰升溫:特斯拉停售進口車型,貨輪訂艙量驟減影響供應鏈

美中關稅戰升溫影響汽車與航運業。特斯拉中國停止接受美國製造的Model S和Model X新車訂單,僅售現有庫存。中國港口至美國貨輪訂艙量驟減,上海港幾乎無船開往美國。美國港口壅塞,數千輛進口車滯留,部分車廠延後出貨以應對關稅不確定性。此貿易衝突改變全球汽車與物流供應鏈運作。

特斯拉停售Model S與Model X新車

特斯拉中國近日已停止接受Model S與Model X兩款進口車型的新車訂單。根據特斯拉中國官網,目前這兩款車型僅提供「查看現車」與「預約試駕」選項,無法進行新車訂購。實際點選後可見,Model X已無現車可售,Model S則僅剩Plaid版本可供選擇,售價為92.39萬元人民幣。

這兩款車型皆由美國工廠生產後出口至中國,受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加徵125%關稅影響,銷售成本大幅上升。特斯拉的微信小程序也同步下架了這兩款車型的新訂單功能。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共進口1553輛Model X與311輛Model S,數量雖不大,但象徵意義重大,顯示關稅政策已直接影響跨國車廠的產品策略。

相較之下,Model 3與Model Y則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未受進口關稅影響,仍持續供應中國與歐洲市場。

中國至美國貨輪訂艙量驟減

在航運方面,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已導致中國多個港口開往美國的貨輪訂艙量大幅下滑。根據物流業者與媒體報導,浙江、上海、天津等地的碼頭出現訂艙量減半的情況。上海港洋山碼頭的工作人員指出,港區外堆積了大量來不及出貨的貨櫃,部分貨主已啟動退關手續。

《財新網》報導指出,4月初仍有大量貨輪趕在關稅生效前出港,但自4月10日起,幾乎已看不到開往美國的貨船。物流業者表示,許多出口商選擇暫停出貨,觀望局勢發展,部分貨物甚至可能在抵達美國後被退回。

根據Vizion API的貨運數據,2025年4月第一週美國自中國進口訂艙量較前一週驟降64%,整體美國進口總量也下滑49%。這一波急凍反映出企業對高額關稅的應對策略:暫停、觀望、重估。

美國港口成「超大停車場」

美國方面,港口壅塞問題日益嚴重。洛杉磯港執行長Gene Seroka指出,港區內已有數千輛汽車滯留,部分港口接近飽和。汽車製造商為避免高額關稅衝擊,選擇延後車輛入庫與出貨作業。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三位物流與汽車業主管指出,奧迪、捷豹路虎與奧斯頓馬丁等品牌已在4月暫緩或大幅減少對美出貨。德國布萊梅港預估,對美汽車進出口量將減少多達50%,而美國市場原本占該港汽車總運量的三分之一。

這些車廠普遍採取「觀望」策略,暫停從歐洲工廠或港口出口汽車至美國,等待政策明朗化。物流業者表示,若關稅政策持續不確定,港口空間將迅速飽和,進一步影響後續物流運作。

汽車供應鏈調整與出貨延遲

除整車進口外,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也受到波及。TrendForce指出,北美本土組裝比例較低的車廠,如Hyundai-Kia、Mazda與Volvo Cars,將面臨較大壓力。這些品牌在美銷售車輛中,僅有不到40%為美國本地製造,其餘多來自南韓、日本與瑞典等地,難以符合USMCA協定的區域價值含量要求。

部分車廠已開始調整生產與出貨策略。例如Hyundai-Kia有57%的美國銷售車輛來自南韓,該集團已宣布加碼美國投資,試圖將生產重心轉移至美國,以降低關稅衝擊。

此外,部分中國出口商為規避高額關稅,甚至選擇半途棄貨,將貨櫃退回航運公司。中遠海控一名員工透露,洋山港外的貨櫃場已堆滿未出貨貨櫃,貨主正辦理退關。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