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首輪關稅與貿易障礙視訊會議登場:聚焦對等關稅、非關稅障礙與出口管制

台灣財經04/12 03:36
台美首輪關稅與貿易障礙視訊會議登場:聚焦對等關稅、非關稅障礙與出口管制

2025年4月11日,台灣與美國經貿談判團隊舉行首輪視訊會議,討論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及出口管制等議題。台灣總統賴清德強調台灣被納入美方首波談判名單,並提出以「零關稅」為起點的構想。雙方同意近期展開後續協商,深化台美經貿合作。

重點更新

04/12 03:36

台美首輪關稅與貿易障礙視訊會議登場:聚焦對等關稅、非關稅障礙與出口管制

2025年4月11日,台灣與美國經貿談判團隊舉行首輪視訊會議,討論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及出口管制等議題。台灣總統賴清德強調台灣被納入美方首波談判名單,並提出以「零關稅」為起點的構想。雙方同意近期展開後續協商,深化台美經貿合作。

台美首輪會議聚焦三大議題

根據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於4月12日發布的說明,台美雙方已於4月11日完成首輪視訊會議。此次會議涵蓋三大核心議題:

  1. 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針對美國近期對多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方面提出以「零關稅」為起點的談判方向,並未採取報復性措施。美方則維持對台10%的暫時性關稅,並在90天內暫緩進一步加徵。

  2. 非關稅貿易障礙(Non-Tariff Barriers):雙方討論了包括技術性貿易障礙、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智慧財產權保護、服務業與投資限制等議題。這些內容亦呼應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2025年發布的《各國貿易障礙評估報告》中對台灣的關切。

  3. 出口管制(Export Controls):美方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的敏感性與產地來源的嚴格要求,成為此次會議的另一重點。台灣方面則承諾加強「洗產地」管理,確保出口產品符合美方規範。

台灣立場與談判策略

總統賴清德於會議前夕公開表示,台灣已被列入美國首波關稅談判名單,並強調政府將以「不報復、積極協商」為原則,推動台美經貿關係升級。他指出,台灣願意擴大對美採購與投資,並以美加墨自貿協定(USMCA)為參考,從「零關稅」出發,建立互惠互利的貿易架構。

此外,賴總統也在與機械產業代表座談時提到,美方已將部分台灣產品的關稅從32%降至10%,顯示雙邊溝通已有初步成果。他強調,政府將持續推動「台灣投資美國隊」的概念,結合美方市場、科技與資金優勢,打造「台美聯隊」以強化全球供應鏈佈局。

美方回應與談判進度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於4月11日接受《Fox News》訪問時證實,當日已與台灣及以色列代表進行關稅議題會談。他表示,協商「進展良好」,並透露已有超過15個國家向美方提出關稅協議提案。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方此次談判重點包括關稅調整機制與市場互惠原則。雖然美國貿易代表署尚未公開會議細節,但台灣方面表示,雙方已建立溝通機制,並將在90天內持續協商,爭取具體成果。

未來協商方向與議題延伸

根據目前已知資訊,未來台美協商將延伸至以下幾個方向:

  • 擴大雙邊採購與投資: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台灣可望在未來10年內增加超過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進口,特別是在能源領域。

  • 強化產地管理與防堵洗產地:面對美方對產地來源的嚴格要求,台灣政府將加強出口產品的產地溯源與管理機制,避免違規轉運行為。

  • 產業支持與配套政策:行政院已提出總額880億元新台幣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涵蓋貿易融資、研發補助、冷鏈建設等20項措施,並預計於4月17日送交行政院會審議特別條例草案。

  • 技術與服務貿易障礙排除:未來協商亦將涵蓋智慧財產權、數位貿易、服務業市場開放等議題,進一步促進雙邊經濟整合。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