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囤貨應對關稅,首季經濟數據受擾動

台灣財經04/30 05:03
美國企業囤貨應對關稅,首季經濟數據受擾動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初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企業為避開高關稅在3月大舉進口,導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至1,6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此舉推高進口總額,對2025年第一季GDP造成負面影響,經濟增長可能停滯或萎縮。多家機構預測第一季GDP將下滑,顯示貿易政策對經濟活動的直接衝擊。

重點更新

04/30 05:03

美國企業囤貨應對關稅,首季經濟數據受擾動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初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企業為避開高關稅在3月大舉進口,導致美國商品貿易逆差擴大至1,6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此舉推高進口總額,對2025年第一季GDP造成負面影響,經濟增長可能停滯或萎縮。多家機構預測第一季GDP將下滑,顯示貿易政策對經濟活動的直接衝擊。

關稅前囤貨潮推高進口與貿易逆差

根據美國商務部普查局(Census Bureau)4月30日公布的數據,2025年3月美國商品貿易逆差擴大9.6%,達到1,62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數字反映出企業在川普政府宣布關稅政策前,急於進口商品以避開即將生效的高額關稅。

進口總額在3月激增163億美元,達到3,427億美元,為單月罕見的增幅。儘管出口也有所上升,增加22億美元至1,808億美元,但仍無法抵銷進口的暴增。出口增長主要來自汽車、食品與工業用品,但資本與消費品出口則出現下滑。

這波進口激增的背景,是川普政府於4月2日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中國則以120%的報復性關稅回應。在此之前,企業紛紛加快從中國與其他受影響國家進口商品,導致港口貨運量短期內飆升。

庫存上升但未能抵銷GDP拖累

部分進口商品進入批發商倉庫,反映在3月批發庫存上升0.5%。這包括耐久財與非耐久財的庫存增加。然而,經濟學家指出,這樣的庫存累積幅度有限,無法有效抵銷進口對GDP的負面影響。

根據《路透社》報導,經濟學家估計,淨出口可能對第一季GDP造成高達1.9個百分點的拖累。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GDPNow模型預測,第一季GDP將下滑2.5%。高盛則預估萎縮0.8%,摩根大通預測為-1.75%。

儘管部分分析師提醒,進口中包含大量非貨幣性黃金,可能扭曲數據,但整體趨勢仍顯示貿易逆差對經濟成長構成壓力。

經濟增長放緩跡象明顯

根據《路透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第一季GDP年化增長率預估僅為0.3%,為自2022年第二季以來最慢的增速。這一預測是在貿易與庫存數據公布前完成,實際數據可能更為疲弱。

消費支出方面,儘管部分家庭提前消費以避開價格上漲,但整體支出動能放緩。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初步估計,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排除食品與能源後,第一季上升3.3%,高於前一季的2.6%,顯示通膨壓力仍在。

此外,企業投資與建築活動也出現疲軟。根據INSEE的數據,固定資本形成(GFCF)在第一季下降0.2%,連續第二季下滑。

港口與零售業感受衝擊

洛杉磯港執行長Gene Seroka表示,隨著關稅生效,港口貨運量預計將大幅下滑,部分零售商已停止從中國進口商品。根據CNBC報導,未來數週內,零售商的庫存可能僅能維持5至7週,之後商品選擇將明顯減少。

《Syracuse.com》指出,零售業者如Walmart與Target已向白宮表達對商品短缺與價格上漲的擔憂。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預測,若關稅持續,2025年下半年進口量將下降至少20%。

經濟數據受政策擾動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企業決策造成高度不確定性。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Matt Colyar指出,政策變動頻繁且缺乏預測性,使企業難以規劃進口與定價策略。

儘管部分分析師建議關注不含貿易與庫存的最終銷售數據,以更準確反映國內需求,但即使如此,這些數據也可能因提前消費與囤貨行為而被扭曲。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