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國製造業PMI降至48.7,顯示持續衰退

台灣財經05/01 17:01
2025年4月美國製造業PMI降至48.7,顯示持續衰退

2025年4月,美國製造業活動進一步萎縮,ISM製造業PMI從3月的49.0降至48.7,連續第二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顯示收縮狀態。儘管新訂單和就業略有改善,但產出下滑、價格壓力上升及出口訂單減少,反映多重挑戰。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和供應鏈瓶頸加劇企業壓力。

重點更新

05/01 17:01

2025年4月美國製造業PMI降至48.7,顯示持續衰退

2025年4月,美國製造業活動進一步萎縮,ISM製造業PMI從3月的49.0降至48.7,連續第二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顯示收縮狀態。儘管新訂單和就業略有改善,但產出下滑、價格壓力上升及出口訂單減少,反映多重挑戰。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和供應鏈瓶頸加劇企業壓力。

製造業PMI連續第二月低於榮枯線

根據ISM於5月1日發布的《製造業商業報告》,4月製造業PMI報48.7,較3月的49.0下降0.3個百分點,略高於市場預期的48.0。這一數值標誌著製造業連續第二個月處於收縮區間。ISM主席Timothy R. Fiore指出:「需求與產出雙雙減弱,而投入成本則進一步上升,這些情況對經濟增長並不利。」

ISM報告指出,整體經濟已連續第60個月擴張,但製造業自2020年4月疫情初期以來,仍時常處於收縮與擴張之間的波動狀態。此次PMI下滑也終結了年初短暫的復甦勢頭。

產出與新訂單表現疲弱

4月的產出指數(Production Index)從3月的48.3大幅下滑至44.0,顯示工廠生產活動明顯減弱。這是該指數自2024年4月以來首次跌破45,並回到收縮區間。

新訂單指數(New Orders Index)則從3月的45.2回升至47.2,儘管仍處於收縮區間,但顯示訂單下降的速度有所放緩。根據ISM數據,這是新訂單連續第三個月收縮,且仍低於12個月移動平均值48.5。

出口方面,新出口訂單指數(New Export Orders Index)從3月的49.6驟降至43.1,創下自2020年疫情初期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ISM指出,這一跌幅是自COVID-19疫情以外,最嚴重的一次,反映出國際需求疲弱與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出口造成的壓力。

僱用與價格壓力持續

就業指數(Employment Index)在4月錄得46.5,較3月的44.7略有回升,顯示製造業裁員速度有所放緩。然而,該指數仍處於收縮區間,並已在過去36個月中有29個月呈現萎縮。

價格支付指數(Prices Index)則從3月的69.4升至69.8,為2022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是該指數連續第七個月上升,反映出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ISM指出,六大製造業中有五個產業報告價格上升,包括機械、化學品、食品與飲料等。

供應商交貨指數(Supplier Deliveries Index)也從3月的53.5升至55.2,顯示交貨速度進一步放緩。這一變化與價格上升相互呼應,表明供應鏈壓力仍未緩解。

關稅政策與企業回應

4月的ISM調查涵蓋了美國政府宣布「解放日」關稅政策的時期。該政策對大多數貿易夥伴的進口商品徵收全面關稅,包括將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45%。這一舉措引發了與中國的貿易戰,並對依賴進口原材料的製造業造成衝擊。

S&P Global的製造業PMI則顯示4月持平於50.2,與3月相同,低於市場預期的50.7。該報告指出,企業在應對供應鏈問題與通脹壓力方面面臨困難。S&P Global Ratings首席經濟學家Paul Gruenwald表示:「這些政策不確定性已經從市場傳導至實體經濟。」

ISM報告中也收錄了來自各產業的企業回饋。Jefferies美國經濟學家Thomas Simons指出,多數企業反映「幾乎無法進行業務規劃」,並形容當前狀況為「近乎癱瘓」。他補充道:「這些評論的語氣與PMI讀數在20或30的情況一致,令人驚訝的是指數仍能維持在40以上。」

行業表現與訂單積壓

在六大製造業中,僅有電腦與電子產品產業在4月報告訂單積壓擴張。整體訂單積壓指數(Backlog of Orders Index)從3月的44.5下降至43.7,為連續第31個月收縮。這一趨勢顯示,儘管新訂單略有回升,但整體需求仍不足以支撐產能利用率的提升。

此外,進口指數在4月出現自去年12月以來的首次下降,顯示企業可能已提前完成進口以應對關稅上升的風險。第一季度的大量進口也對國內生產總值(GDP)造成壓力。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