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終止中國商品免稅漏洞:美國消費者網購成本上升

台灣財經05/02 04:31
川普終止中國商品免稅漏洞:美國消費者網購成本上升

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於2025年4月底終止適用於中國與香港的de minimis免稅規則,該規則允許低價商品免稅進入美國市場。此舉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與小型企業,但導致消費者面臨更高網購成本與配送延遲。Shein和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受影響,商品價格上漲。此政策引發國際關注,英國和歐盟考慮類似措施。

重點更新

05/02 04:31

川普終止中國商品免稅漏洞:美國消費者網購成本上升

美國前總統唐納·川普於2025年4月底終止適用於中國與香港的de minimis免稅規則,該規則允許低價商品免稅進入美國市場。此舉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與小型企業,但導致消費者面臨更高網購成本與配送延遲。Shein和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受影響,商品價格上漲。此政策引發國際關注,英國和歐盟考慮類似措施。

「De Minimis」漏洞的由來與運作方式

「De minimis」一詞源自拉丁語,意指「微不足道的事物」。在美國貿易政策中,這項規則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當時國會為了避免對低價進口商品徵稅所需的行政成本,設立了這項免稅門檻。進入21世紀後,該門檻逐步提高,最終在2016年被定為800美元。這意味著,只要單筆包裹價值低於800美元,便可免除關稅與進口稅,直接送達美國消費者手中。

這項規則原本旨在簡化海關流程、促進小額跨境貿易,但隨著中國電商平台的崛起,該規則逐漸被大量利用。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資料,2023年美國共處理了超過10億件此類包裹,其中超過90%來自中國,平均每件價值僅為54美元。

中國電商平台的依賴與擴張

Shein 和 Temu 是最明顯受益於 de minimis 規則的中國電商平台。這些平台透過大規模的社群媒體行銷與極低價格策略,迅速擴展在美國的市場份額。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CRS)報告,中國對美國的低價包裹出口總額從2018年的53億美元暴增至2023年的660億美元。

這些平台的營運模式依賴於將商品直接從中國倉庫以個別包裹形式寄送至美國消費者,藉此避開川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內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高額關稅。這種模式不僅讓平台得以維持低價,也使得美國本土零售商與製造商難以競爭。

川普政府的政策行動與理由

在2025年4月底,川普政府正式宣布終止適用於中國與香港的 de minimis 免稅規則。川普在白宮內閣會議中表示,這項規則是「一場針對我們國家與小企業的大騙局」,並強調「我們已經終結它」。

這項政策變動與川普政府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徵145%關稅的行動相輔相成。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這些關稅與免稅漏洞的終止,旨在遏止中國廉價商品對美國市場的衝擊,並回應美國製造業與工會的長期訴求。

川普並非首位針對 de minimis 規則提出質疑的總統。拜登政府在2024年也曾提出相關改革方案,指出該規則被濫用來走私毒品與不安全商品,並使得海關難以有效監控進口貨物。

對消費者與電商平台的實際影響

政策生效後,美國消費者已開始感受到價格上漲與配送延遲的影響。根據《美聯社》報導,Temu 現已在商品頁面上標示「進口費用」,部分商品價格因此翻倍。Shein 則在結帳頁面顯示「關稅已包含在價格中」,以避免消費者在收貨時額外支付費用。

此外,由於所有包裹需經過完整報關程序,配送時間也明顯拉長。根據 CBP 資料,2025年初有超過70%的進口包裹來自中國,這對本已人力吃緊的邊境官員構成更大壓力。全國外貿委員會(NFTC)警告,取消 de minimis 可能迫使 CBP 將資源從邊境毒品查緝轉向包裹檢查,反而削弱邊境安全。

對企業與物流業的挑戰

對於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企業而言,這項政策改變意味著成本上升與營運模式的調整。物流公司 Portless 執行長 Izzy Rosenzweig 表示,許多企業仍會選擇留在中國生產,但將不得不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根據美國右派智庫 American Action Forum 的估算,取消 de minimis 將導致每年增加80億至300億美元的進口成本,最終由消費者承擔。

國際效應與其他地區的回應

美國的這項政策也引發其他國家的關注。英國財政大臣 Rachel Reeves 表示,將審查目前允許135英鎊以下商品免稅進口的規定,因為這些商品正在「削弱英國本地零售業」。歐盟則已提案取消150歐元以下包裹的免稅待遇,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正同步檢討低價跨境電商的稅務政策。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