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汽車業反對25%零件關稅,消費者轉向中國購物顯示中國製造吸引力

台灣財經04/23 05:59
美國汽車業反對25%零件關稅,消費者轉向中國購物顯示中國製造吸引力

2025年4月,美國汽車產業六大組織,包括汽車創新聯盟等,聯名致函川普政府,要求撤回5月3日生效的25%汽車零件關稅,警告此舉將重創供應鏈。美國消費者因車價上漲,掀起「反向代購」潮,赴中國購買商品,顯示中國製造的價格與品質競爭力。此情況反映全球產業鏈與消費市場的變化。

重點更新

04/23 05:59

美國汽車業反對25%零件關稅,消費者轉向中國購物顯示中國製造吸引力

2025年4月,美國汽車產業六大組織,包括汽車創新聯盟等,聯名致函川普政府,要求撤回5月3日生效的25%汽車零件關稅,警告此舉將重創供應鏈。美國消費者因車價上漲,掀起「反向代購」潮,赴中國購買商品,顯示中國製造的價格與品質競爭力。此情況反映全球產業鏈與消費市場的變化。

六大汽車組織聯名上書 警告關稅將重創產業

2025年4月23日,包括汽車創新聯盟、美國國際汽車經銷商協會、美國汽車驅動協會、美國汽車製造商協會原始設備供應商協會、美國全國汽車經銷商協會與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在內的六大汽車業組織,聯名致函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與貿易代表傑米森·格里爾,呼籲川普政府撤回即將實施的25%汽車零件進口關稅。

這封信指出,許多汽車供應商已處於財務困境,無法承受額外成本壓力。若關稅如期上路,將導致美國汽車生產鏈斷裂,進一步引發裁員與破產潮,對整體產業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分析,該項關稅政策將使美國汽車產業成本增加1.1至1.6兆美元,並可能導致新車市場收入下滑20%。即使是在美國本土組裝的車輛,也因進口零件受關稅影響,平均生產成本將增加約3,600美元。

高盛則預測,未來6至12個月內,美國新車售價將平均上漲2,000至4,000美元。當前新車平均售價已接近5萬美元,貸款利率亦處於歷史高點,新車為9.64%,二手車更高達15%。在此背景下,車輛折扣減少、部分車型退出市場的情況已開始出現。

汽車品牌應對策略多元 部分廠商暫停出貨

面對即將到來的關稅壓力,汽車製造商紛紛採取應對措施。福特與斯特蘭蒂斯推出員工購車優惠以刺激銷量,捷豹路虎則宣布暫停向美國出貨。現代汽車則表示短期內不會調漲售價。

儘管川普總統近日表示考慮對部分汽車與零組件實施關稅豁免,以給予企業時間調整供應鏈,但截至目前,尚未有具體政策落地。業界普遍擔憂,若無明確豁免機制,整體汽車產業將面臨長期結構性衝擊。

美國消費者反向赴中掃貨 中國製造吸引力不減

與汽車產業的焦慮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消費者正以實際行動表達對中國製造的偏好。根據《環球時報》報導,越來越多美國人選擇購買赴華機票,親自前往中國「掃貨」,因為即使加上機票與住宿費用,總成本仍低於在美國本土購買同樣商品所需支付的稅金與溢價。

這股「反向代購」潮流不僅限於旅遊購物,還延伸至跨境電商平台。平台如Shein與Temu等中國電商,憑藉價格優勢與快速物流,吸引大量美國用戶直接下單。根據《AOL》報導,TikTok上來自中國倉庫的商品推廣影片已累積數百萬次觀看,許多美國消費者表示願意購買中國製「平替」商品,以對抗本土價格上漲。

此外,部分中國供應商更在社群媒體上強調,其產品與歐美品牌商品「同廠同料」,僅差在品牌標籤。這類宣傳策略成功打破過去「中國製=低品質」的刻板印象,進一步鞏固中國製造在全球消費市場的地位。

中國製造升級 從世界工廠邁向創新樞紐

《環球時報》指出,中國製造的競爭力不僅來自成本優勢,更來自其在全球產供鏈中的深度參與與創新能力。中國已從「世界工廠」升級為「全球創新鏈的關鍵節點」,在高效生產與技術研發方面展現出強大實力。

根據Chinaskinny的觀察,儘管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但中國零售銷售在2025年第一季仍年增4.6%,其中3月單月增幅達5.9%。這顯示中國內需市場正逐步回暖,也為中國製造提供更穩定的內部支撐。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