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5%:中美關稅戰與地緣政治緊張影響

2025年,匯豐、華僑銀行、上海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下調香港經濟增長預測至1.5%至1.9%,主要因中美關稅戰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影響出口和固定投資。香港作為國際轉口貿易樞紐,面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的經濟壓力。部分機構如星展香港和東亞銀行仍持觀望態度,等待更多數據以決定是否調整預測。
重點更新
04/24 07:04
2025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5%:中美關稅戰與地緣政治緊張影響
2025年,匯豐、華僑銀行、上海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下調香港經濟增長預測至1.5%至1.9%,主要因中美關稅戰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影響出口和固定投資。香港作為國際轉口貿易樞紐,面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的經濟壓力。部分機構如星展香港和東亞銀行仍持觀望態度,等待更多數據以決定是否調整預測。
多家銀行同步下調預測
2025年4月下旬,匯豐環球研究發表報告,將香港2025年及2026年的GDP增長預測雙雙下調至約1.5%。這一數字較該行2024年底的預測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與0.3個百分點。報告指出,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級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是導致預測下修的主要原因。
華僑銀行亦調整其預測,將2025年香港經濟增長預期由原先的2.2%下調至1.9%,2026年則由2.5%下調至2.3%。該行香港經濟師姜靜指出,中美互加關稅對雙邊貿易造成嚴重破壞,預料將對全球貿易量產生重大衝擊。她進一步表示,香港作為轉口貿易中心,出口貨值預計將按年下跌10%,對經濟構成直接壓力。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則表示,該行已將2025年香港GDP增長預測由2%下調至1.5%。他指出,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將削弱中國供應商的成本優勢,進而影響香港的淨出口表現。此外,企業信心受挫也可能導致本地固定投資延後,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
關稅戰與地緣政治風險成主因
多家機構一致指出,中美關稅戰是導致香港經濟預測下調的核心因素。根據華僑銀行的分析,中國在全球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當中美雙方互加關稅時,全球供應鏈與貿易流動將受到嚴重干擾。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貿易中介,其再出口業務首當其衝。
林俊泓進一步指出,隨著中國供應商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下降,香港的轉口貿易將面臨結構性挑戰。此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加劇了企業對未來投資的觀望態度,影響本地固定資本形成。
匯豐的報告亦提及,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對香港的金融市場與資本流動構成壓力。報告指出,港元可能短暫觸及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反映市場對資金流動性的擔憂。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已降至不足450億港元,為近年低位,顯示資金環境趨緊。
其他機構觀望態度
儘管多家銀行已下調預測,部分機構仍持觀望態度。星展香港高級經濟師周洪禮表示,該行原預測2025年香港經濟增長為2.5%,目前仍在等待第一季數據公布後再作決定。他指出,中美貿易僅佔香港總貿易的5%至6%,因此直接影響有限,但若關稅爭端擴大至其他領域,則風險將上升。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蔡永雄則表示,該行暫時維持2025年2.5%的增長預測,但承認外圍環境變化迅速,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高,未來可能需作出修訂。
經濟指標與官方觀察
根據匯豐報告,香港的港元貸存比率在2025年2月進一步降至73.5%,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反映出貸款需求疲弱與資金流動性壓力。此外,報告指出,港元存款持續增長,但貸款發放卻持續收縮,顯示企業與消費者信心不足。
在出口方面,華僑銀行預計2025年香港出口貨值將按年下跌10%,這一數據與香港作為轉口貿易中心的角色密切相關。中美關稅升級導致的貿易轉移與供應鏈重組,對香港的物流、倉儲與金融服務業均構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