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促使凱瑞光電擴展至墨西哥和加拿大,重塑汽車供應鏈

台灣車用電子大廠凱瑞光電因應美國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徵25%關稅,宣布未來三至四年內在墨西哥與加拿大設立據點,以深化與歐美日車廠的合作。此舉旨在避開高額關稅,並直接供應當地車廠,提升成為Tier 1供應商的機會,標誌著其全球化佈局的關鍵轉折點。
重點更新
04/23 15:02
美國關稅政策促使凱瑞光電擴展至墨西哥和加拿大,重塑汽車供應鏈
台灣車用電子大廠凱瑞光電因應美國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加徵25%關稅,宣布未來三至四年內在墨西哥與加拿大設立據點,以深化與歐美日車廠的合作。此舉旨在避開高額關稅,並直接供應當地車廠,提升成為Tier 1供應商的機會,標誌著其全球化佈局的關鍵轉折點。
美國關稅政策引發全球汽車產業震盪
自2024年4月起,美國前總統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式生效,對所有非美製汽車及零部件加徵25%關稅。此舉引發全球汽車產業連鎖反應,包括福特、Volvo、馬自達、三菱等車廠紛紛調整北美市場策略,甚至暫停部分車款出口或生產。供應鏈上游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首當其衝,面臨成本上升、訂單延遲與產線中斷等壓力。
美國六大汽車產業組織罕見聯名致函政府,警告此項政策將導致供應商破產、裁員與生產線停擺,進而危及整體汽車製造體系。根據美國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分析,該政策預計將使美國汽車製造成本在2025年增加超過1,080億美元。
凱瑞光電的全球佈局與策略轉向
凱瑞光電董事長林傳凱指出,面對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出口壓力,公司已於2024年在美國設立子公司與倉儲中心,提前將產品運抵當地,以降低關稅衝擊。此舉使得公司短期內營收未受重大影響,但林傳凱坦言,長期而言仍需與美國車廠協商成本分擔機制。
為進一步鞏固北美市場,凱瑞光電計劃在未來三至四年內於墨西哥與加拿大設立營運據點。林傳凱表示,這項策略不僅是為了避開美國對進口車用電子產品的高額關稅,更是為了直接供應當地車廠,提升成為Tier 1供應商的機會。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歐美日車廠的最佳後盾,直接進入他們的供應鏈核心。」林傳凱強調。
從後座娛樂系統到全球前三大供應商
凱瑞光電創立至今已有15年,專注於車用電子領域,產品涵蓋後座影音娛樂系統、氣氛燈與車內電子模組等。與多數台灣同業不同,凱瑞光電並未深耕中國與台灣市場,而是將重心放在歐美、日本與東南亞,合作車廠包括藍寶堅尼、賓利、保時捷、奧迪與福特等國際品牌。
根據公司資料,凱瑞光電的後座娛樂系統出貨量已占全球市場約三成,穩居全球前三大供應商之列。2025年,公司預計將新增三家美國合作車廠,並於歐洲市場啟動一筆大型訂單的量產,同時在日本市場也已設立分公司,積極擴大當地營收。
墨西哥與加拿大據點的戰略意義
選擇墨西哥與加拿大作為新據點,對凱瑞光電而言具有多重戰略意義。首先,兩國皆為美墨加協定(USMCA)成員,產品若在當地生產,將可享有關稅優惠,進一步降低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其次,墨西哥與加拿大皆擁有成熟的汽車製造產業聚落,便於與當地車廠建立更緊密的供應鏈關係。
此外,墨西哥勞動成本相對低廉,對於需要大量組裝與測試的車用電子產品而言,具備成本優勢;而加拿大則因其穩定的法規與技術人才資源,適合作為研發與高階製造基地。
台灣車用電子產業的國際化趨勢
凱瑞光電的全球佈局並非個案。根據產業數據,台灣車用電子產值預計在2025年突破6,000億新台幣,車用電子在整車成本中的比重也將超過50%。多家台灣廠商如怡利電、微星、神達數位等,皆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展現台灣在車用電子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在全球汽車產業邁向電動化與智慧化的趨勢下,供應鏈的靈活性與地理多元化成為企業生存關鍵。凱瑞光電透過提前部署美國倉儲、規劃墨加據點,不僅展現其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反應,也為台灣車用電子產業提供一個具體的國際化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