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三星與微軟調整供應鏈與價格策略 應對美國關稅與全球通膨壓力

蘋果、三星與微軟因應美國關稅與全球通膨壓力,調整供應鏈與定價策略。蘋果將美國銷售的iPhone生產轉至印度,iPad等產品轉至越南,並採購台積電美國晶片。三星因關稅影響考慮在美國市場調漲產品價格。微軟已上調Xbox主機與配件的全球售價,反映開發成本上升。
重點更新
05/02 19:32
蘋果、三星與微軟調整供應鏈與價格策略 應對美國關稅與全球通膨壓力
蘋果、三星與微軟因應美國關稅與全球通膨壓力,調整供應鏈與定價策略。蘋果將美國銷售的iPhone生產轉至印度,iPad等產品轉至越南,並採購台積電美國晶片。三星因關稅影響考慮在美國市場調漲產品價格。微軟已上調Xbox主機與配件的全球售價,反映開發成本上升。
蘋果:供應鏈重組與美國晶片採購
蘋果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財報會議中,執行長庫克首次明確說明關稅對公司營運的影響。他指出,若目前的全球關稅政策維持不變,蘋果在2025年第二季的成本將增加約9億美元。為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並規避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高額關稅,蘋果已啟動供應鏈重組。
根據庫克說法,未來銷往美國的iPhone將「大多數」由印度生產,而iPad、Mac、Apple Watch與AirPods等產品則將主要由越南製造。這項轉移不僅涉及組裝工廠的重新配置,也牽動零組件供應鏈的重整。儘管如此,庫克強調,中國仍將是美國以外市場產品的主要生產地。
此外,蘋果也宣布將從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採購數千萬顆處理器晶片。這些晶片將率先應用於低階iPad與Apple Watch產品。蘋果表示,2025年將在美國12個州採購超過190億美元的晶片與零組件,顯示其對美國本土供應鏈的投資承諾。
三星:成本壓力與潛在價格調整
三星電子則面臨來自美國對越南與中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的壓力。三星財務長朴順哲(Soon-cheol Park)證實,關稅政策已對產品需求與零件成本造成影響,尤其是手機關鍵零組件的成本上升,可能導致在美國市場的產品價格上調。
目前,三星約有一半的智慧型手機產自越南,該國也為三星電視與家電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儘管三星在墨西哥設有電視生產線,得以避開部分美國關稅,但整體供應鏈仍受到波及。根據分析,若三星選擇完全吸收關稅成本,將可能損失高達2.7億美元的營業利潤,占其智慧型手機部門獲利的三分之一。
微軟:全球調漲Xbox售價
微軟則已率先對其遊戲產品線進行價格調整。自2025年5月1日起,微軟將Xbox Series X與Series S主機、控制器與部分配件的售價全面上調,漲幅介於7%至26.7%之間。以美國市場為例,Xbox Series S 512GB版本從原價299.99美元調升至379.99美元,Series X則從449.99美元調升至549.99美元。
微軟在公告中指出,此次價格調整是基於「市場條件與不斷上升的開發成本」,雖未明言關稅為主因,但外界普遍認為與美國對中國與其他國家實施的關稅政策有關。除主機外,微軟也預告年底購物季起,部分第一方遊戲價格將從69.99美元調漲至79.99美元,與任天堂新遊戲定價看齊。
關稅與通膨壓力下的產業應對
三家科技巨頭的行動反映出全球科技產業正面臨來自美國貿易政策與全球通膨的雙重壓力。蘋果選擇透過供應鏈重組與本地採購來吸收成本,三星則考慮調整產品售價以維持利潤,微軟則已實施全球價格調整策略。
截至2025年4月中旬,蘋果主要產品如iPhone、iPad與Mac已獲得美國政府的關稅豁免,但由於第二季銷售多為2月進口產品,當時中國進口商品仍被課徵約20%關稅,未來是否進一步調漲價格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