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關稅調查即將截止,業界憂慮與債市避險策略浮現

美國商務部針對進口半導體的國家安全調查將於5月7日截止,公眾意見回饋稀少,業界擔憂潛在關稅政策。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引發市場波動,特別影響半導體供應鏈。專家建議投資人轉向投資等級公司債避險,因美國公債的避險地位受到質疑。
重點更新
05/04 19:02
美國半導體關稅調查即將截止,業界憂慮與債市避險策略浮現
美國商務部針對進口半導體的國家安全調查將於5月7日截止,公眾意見回饋稀少,業界擔憂潛在關稅政策。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引發市場波動,特別影響半導體供應鏈。專家建議投資人轉向投資等級公司債避險,因美國公債的避險地位受到質疑。
美國商務部啟動232條款調查 半導體業者陷入沉默
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於4月16日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進口半導體及其製造設備展開國家安全調查,並開放21天的公眾意見徵詢期,將於5月7日截止。此次調查涵蓋14項核心議題,包括外國補貼、供應鏈依賴風險與美國本土產能瓶頸等,範圍涵蓋傳統與尖端晶片、微電子元件及含半導體的下游產品。
然而,截至目前,美國商務部僅收到10篇意見回覆,遠低於過去如木材與銅等關稅議題所引發的數百篇回饋。業界人士指出,這種沉默可能源於對川普政府立場的忌憚,擔心公開反對將招致政治風險,導致「寒蟬效應」蔓延。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市場劇烈波動
川普總統自4月2日宣布大規模對等關稅以來,全球市場出現劇烈震盪。S&P 500指數在一週內下跌超過12%,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之一。儘管川普於4月9日宣布對非報復性國家暫緩90天徵稅,市場情緒仍未完全恢復。
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台積電指出,若美國對進口半導體及其相關產品課徵關稅,將導致成本上升,進而影響對其產品與服務的需求。為因應潛在衝擊,台積電已加速在美國的投資計畫,總金額預計達1,650億美元,涵蓋6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與1間研發中心。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壓力升高
面對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科技業者正積極調整供應鏈。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指出,該公司在全球擁有9座廠區,具備高度彈性,有助於分散風險。鴻海集團亦持續推動生產基地多元化,降低對單一地區的依賴。
IC設計業者如聯發科與瑞昱則表示,儘管目前尚未觀察到重大訂單調整,但客戶已開始加快採購速度,以因應未來可能的關稅上調。企業也正評估將製造轉移至關稅影響較小的地區。
傳統避險資產美國公債地位受挑戰
過去,美國公債被視為全球最安全的避險資產。然而,近期在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的市場動盪中,美債價格不升反跌。10年期美債殖利率自4月初的4.01%飆升至4.49%,創下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顯示市場對美國通膨與財政赤字的擔憂升高。
中國與日本等主要債權國雖未出現大規模拋售,但外資對美債的興趣明顯減弱。市場亦傳出美國政府可能對外國投資者實施債務置換與徵稅措施,進一步削弱美債作為全球安全資產的信譽。
專家建議轉向投資等級公司債避險
在美債避險效果受質疑的背景下,專家建議投資人可考慮配置投資等級公司債。國泰投信指出,投資等級債具備防禦性與收益性雙重優勢,特別是在聯準會降息循環尚未結束的情況下,仍具潛在資本利得空間。
截至3月底,美國BBB級公司債指數收益率達5.35%,高於過去五年平均的4.32%。相較之下,非投資等級債因信用風險較高,在市場波動期間表現不佳。專家建議,投資人應以「收息」為主軸,尋求低波動、高收益的資產配置策略。
References
- 美課半導體關稅 公眾意見「異常冷清」 恐讓川普一意孤行 | 今晨必讀 | 要聞 | 經濟日報
- 全球化自由貿易已死 AI巨頭輝達、台積電挑戰加劇
- 「避險」的搜尋結果 - 工商時報
- 美債還能信嗎?專家曝「收息心法」給定心丸!
- 「美債」的搜尋結果 - 工商時報
- Stocks unleash remarkable comeback after a historic dive from Trump's tariffs announcement
- Taiwan says it has concluded first ‘substantive’ tariff talks with US - BusinessWorld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