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國零售商品短缺:貿易戰關稅政策如何分階段衝擊市場

台灣財經04/24 21:30
2025年美國零售商品短缺:貿易戰關稅政策如何分階段衝擊市場

2025年春季,美國因貿易戰面臨零售商品短缺,涉及服飾、鞋類、玩具和家居用品。川普政府於4月2日對中國商品課徵145%關稅,並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部分關稅暫緩90天。供應鏈斷裂導致貨架空缺,零售商如Target和Walmart警告商品短缺。美國終止免稅門檻,影響中小零售商和電商平台。預計夏季高峰期供應鏈壓力將持續。

重點更新

04/24 21:30

2025年美國零售商品短缺:貿易戰關稅政策如何分階段衝擊市場

2025年春季,美國因貿易戰面臨零售商品短缺,涉及服飾、鞋類、玩具和家居用品。川普政府於4月2日對中國商品課徵145%關稅,並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部分關稅暫緩90天。供應鏈斷裂導致貨架空缺,零售商如Target和Walmart警告商品短缺。美國終止免稅門檻,影響中小零售商和電商平台。預計夏季高峰期供應鏈壓力將持續。

第一階段:前置備貨潮與港口擁塞(2025年1月至3月)

在關稅政策正式上路前,企業為避免成本上升,紛紛提前備貨。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2025年1月與2月的消費品進口量年增約25%。洛杉磯港在某一週迎來22艘貨輪,年增57%,顯示企業正加速進口以建立庫存。

然而,這波「逃命式」備貨也造成港口壅塞與物流壓力。HLS Group指出,儘管前期進口激增,但自3月起已出現80艘自中國出發的貨輪取消航行,顯示供應鏈正進入「前熱後冷」的轉折點。

第二階段:關稅上路與訂單急凍(2025年4月初)

2025年4月2日,美國政府正式實施「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145%的關稅,並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的普遍關稅。此舉立即引發中美雙方報復性關稅行動,中國也對美國商品加徵125%的關稅。

此時,許多企業選擇暫停出貨。根據台灣媒體報導,HP、DELL、聯想等品牌已通知供應鏈,暫停所有銷往美國的筆電與消費性電子零組件出貨至少兩週。美國海關系統尚未完全上線,導致報關與清關流程混亂,進一步拖延貨物流通。

第三階段:零售商警告與白宮會晤(2025年4月中旬)

隨著庫存逐漸消耗,零售商開始發出警告。Target、Walmart與Home Depot的執行長於4月中旬與總統會晤,警告若不緩解關稅壓力,數週內將出現明顯的商品短缺。Axios報導指出,這場會議促使白宮考慮降溫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關係。

同時,根據Sea-Intelligence的數據,自4月下旬起,亞洲至美國東岸的航線出現35%至42%的「空班航行」(blank sailings),顯示貨運業者已大幅削減運能,反映出訂單急凍與需求下滑。

第四階段:商品短缺初現與品項分化(2025年5月初預期)

根據美國服裝與鞋類協會(AAFA)數據,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服裝占比為37%,鞋類更高達58%。在新關稅實施後,這些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超過160%,部分甚至超過200%。AAFA主席Steve Lamar指出,這等同於「實質上的進口禁令」,許多訂單已被取消或被迫滯留在倉庫。

根據ShipBob首席行銷長Casey Armstrong的說法,最先出現短缺的將是價格敏感、周轉快的商品,例如玩具、兒童文具、平價服飾與家居用品。這些商品多數依賴中國低成本供應鏈,且庫存緩衝期短,預計5月初將開始出現缺貨現象。

第五階段:中小零售商與電商平台受創(2025年5月2日後)

5月2日,美國正式終止「de minimis」免稅門檻,原本價值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包裹將不再免稅。這一政策改變對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電商平台如Shein、Temu與Amazon第三方賣家造成衝擊。

根據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的Jonathan Gold表示,這將使中小型零售商面臨更高的進口成本與報關延遲,進一步壓縮利潤與商品選擇。Global Port Tracker報告預測,2025年下半年美國進口量將年減至少20%,顯示供應鏈壓力將持續擴大。

第六階段:夏季高峰期風險升高(2025年6月至7月)

根據FNBO國際銀行副總裁Michael Salerno的觀察,5月至7月將是觀察供應鏈健康的關鍵時期。若目前的高關稅政策持續,預計將影響暑期與返校季的商品供應,特別是兒童服飾、文具與季節性玩具。

此外,根據Import Genius的數據,Walmart、IKEA與Target近期已減少來自中國的訂單,顯示即使大型零售商也無法完全避開供應鏈斷裂的影響。Home Depot雖仍維持部分中國進口,但整體趨勢顯示,企業正轉向觀望與風險控管。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