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下調中國小包裹關稅至54%,終止小額免稅政策並保留每件100美元固定費用

2025年5月13日,美國白宮宣布自5月14日起,將自中國大陸與香港寄至美國、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關稅從120%降至54%,但保留每件包裹100美元的固定費用,取消原訂6月調升至200美元的計畫。此舉終止自1938年以來的小額免稅政策,旨在解決該制度被濫用於走私與傾銷的問題。
重點更新
05/13 10:59
美國下調中國小包裹關稅至54%,終止小額免稅政策並保留每件100美元固定費用
2025年5月13日,美國白宮宣布自5月14日起,將自中國大陸與香港寄至美國、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關稅從120%降至54%,但保留每件包裹100美元的固定費用,取消原訂6月調升至200美元的計畫。此舉終止自1938年以來的小額免稅政策,旨在解決該制度被濫用於走私與傾銷的問題。
小額豁免政策終止背景
美國的小額豁免制度(de minimis rule)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原意在於簡化對低價值進口商品的通關程序,允許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國際包裹免稅進入美國,且僅需接受最低限度的檢查。該制度在近年隨著跨境電商的興起而被大量使用,尤其是中國直銷平台如Temu與Shein,透過郵政與快遞服務將大量低價商品直接銷售至美國消費者手中。
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資料,超過90%的進口包裹是透過小額豁免通道進入美國,其中約60%來自中國。這一現象引發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與本土產業的廣泛關注,批評該制度成為中國廉價商品傾銷與非法物品(如芬太尼)走私的漏洞。
關稅調整與固定費用政策詳情
根據白宮於5月13日發布的行政命令,自2025年5月14日凌晨0:01起,針對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包裹,將適用54%的從價關稅,取代原先自2月起實施的120%稅率。與此同時,仍保留每件包裹100美元的固定費用選項,供物流業者或報關代理選擇適用。
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2月宣布終止小額豁免政策,並自5月2日起對相關包裹課徵120%關稅或每件100美元的固定費用,原計劃於6月進一步將固定費用提高至200美元。此次行政命令則明確撤銷該項調漲計畫,維持現行100美元標準。
根據業界說法,物流業者與報關代理可根據包裹價值選擇繳納54%關稅或100美元固定費用,並由中國賣家預先支付相關稅費。此舉在制度上提供一定彈性,但也意味著所有低價值包裹將不再享有免稅待遇。
政策執行背景與貿易協議配套
此次關稅調整發生於美中雙方於瑞士日內瓦達成90天貿易休兵協議之後。根據協議,美國將對中國商品的總體關稅從145%下調至30%,中國則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儘管雙方聯合聲明未明確提及小額包裹關稅,但白宮隨後發布的行政命令將其納入調整範圍,作為整體貿易降溫措施的一部分。
白宮官員指出,考量產業結構與經濟穩定性,決定擱置原訂的200美元固定費用方案,並暫時維持100美元標準,以避免對消費者與供應鏈造成過度衝擊。
政策針對對象與執行重點
此次政策調整的主要針對對象為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尤其是Temu與Shein等直銷零售商。這些平台近年透過小額豁免制度大量出口商品至美國,避開傳統報關與稅務程序。根據2024年美國國會聽證會資料,2023財政年度透過小額豁免進口的包裹平均價值僅為54美元,顯示該制度已被廣泛用於低價商品貿易。
此外,政策也針對非法物品走私問題進行回應。美國政府指出,小額豁免制度被毒品走私者利用,作為芬太尼與其前體化學品進入美國的管道。終止免稅待遇與加強檢查,旨在堵住此一漏洞。
業界反應與執行展望
截至目前,Temu、Shein與Amazon等主要電商平台尚未對此政策變動發表公開評論。根據跨境電商觀察人士分析,儘管54%的關稅仍屬高額,但相較於先前的120%稅率與即將實施的200美元固定費用,已為業者提供一定調整空間。
物流與報關業者則需根據新規定調整報關流程與費用結構,並與中國賣家協調稅費預繳機制。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預計將加強對郵政與快遞包裹的查驗,以確保新政策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