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調查揭示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與白宮樂觀預期形成對比

台灣財經04/15 09:48
CNBC調查揭示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與白宮樂觀預期形成對比

白宮官員稱美國經濟穩健無衰退風險,但《CNBC》與聯邦儲備銀行調查顯示消費者和企業對經濟前景悲觀。調查指出,製造業回流困難,關稅政策增加企業和消費者壓力,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企業高層警告衰退風險升高。這反映出白宮樂觀預期與民間感受間的落差。

重點更新

04/15 09:48

CNBC調查揭示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與白宮樂觀預期形成對比

白宮官員稱美國經濟穩健無衰退風險,但《CNBC》與聯邦儲備銀行調查顯示消費者和企業對經濟前景悲觀。調查指出,製造業回流困難,關稅政策增加企業和消費者壓力,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企業高層警告衰退風險升高。這反映出白宮樂觀預期與民間感受間的落差。

白宮樂觀表態:經濟「百分之百不會衰退」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於4月14日接受《Fox Business》訪問時表示,美國「百分之百不會」在2025年陷入經濟衰退。他強調已有超過10個國家向美國提出「非常好、令人驚艷」的貿易協議提案,並稱這些進展將進一步鞏固美國經濟的韌性。

然而,這番說法與同日發布的聯準會紐約分行《消費者預期調查》結果形成鮮明對比。該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未來一年失業率上升的預期達到44%,創下自2020年4月疫情初期以來新高。通膨預期也同步上升,顯示民眾對生活成本與經濟穩定性的擔憂正在加劇。

CNBC 調查:企業不願回流,製造業難以復興

《CNBC》於4月針對380家美國企業進行的供應鏈調查指出,儘管川普政府推動高關稅政策以促進製造業回流,但實際上,61%的企業表示寧願將產線轉移至低關稅國家,也不願遷回美國本土。主要原因包括:

  • 57%企業認為美國生產成本過高;
  • 21%指出缺乏熟練技術工人;
  • 僅14%認為稅收誘因具吸引力。

此外,即使企業選擇回流,也有81%的受訪者表示將優先導入自動化設備,而非雇用傳統人力,顯示製造業回流對就業市場的實質貢獻有限。

關稅政策引發企業與消費者雙重壓力

根據《CNBC》與《商益》報導,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對企業營運與消費者支出產生明顯影響:

  • 63%企業預測美國經濟將步入衰退;
  • 47%企業計畫裁員;
  • 51%預期2025年第二季消費者支出將下滑;
  • 89%企業表示已取消訂單以因應成本壓力。

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會長Mark Baxa指出:「美國製造業最大的困境,在於勞動力市場。」他強調,政策不確定性與高關稅環境正削弱企業對未來的信心與投資意願。

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支出趨於保守

密西根大學4月公布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3月的57降至50.8,為2022年6月以來最低水準。調查顯示:

  • 近三分之一家庭預期一年後財務狀況會更糟;
  • 58%認為總統政策導致食品價格上漲;
  • 62%認為政策使股市下跌;
  • 僅18%相信政策能降低生活成本。

此外,根據《CNBC/NRF零售監測》報告,3月零售銷售僅溫和成長,許多消費者選擇提前囤貨以避開潛在關稅衝擊,顯示消費行為正轉向保守。

企業高層與經濟學者警告:衰退風險升高

貝萊德執行長拉里·芬克(Larry Fink)在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目前不是已非常接近經濟衰退,就是已然處於衰退之中。」這一觀點與Chief Executive協會4月調查結果相符,該調查顯示:

  • 62% CEO預期未來6個月內將出現經濟衰退;
  • 75%認為關稅將損害企業營運;
  • 僅37%預期公司利潤將成長,遠低於1月的76%。

此外,前財政部長葉倫也指出,近期美債市場動盪與美元走弱反映出「市場對美國經濟政策失去信心」,並警告聯準會將面臨更艱難的決策環境。

製造業回流時間表遙遙無期

根據《CNBC》供應鏈調查,有意重建美國本地供應鏈的企業中:

  • 41%估計需3至5年;
  • 33%估計需超過5年。

這意味著即使政策方向不變,短期內也難以實現「製造業回流潮」。企業普遍認為,與其承擔高昂成本與政策風險,不如選擇在全球尋找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產基地。

References

大家都在問...